第二百六十九章 殺自己的刀(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然了,除了沙蜃城以外,我還有另外兩張牌,一張是哈馬的科技堡壘,一張是斯列亞哥的秘密基地。
與沙蜃城不同的是,哈馬的科技堡壘保持了相對的隱秘性,因為這裡並沒有像沙蜃城那樣,發展的那麼張揚。
首先,哈馬本身就有自己的主城區,而且這座城市並不是國際化大都市,它有自己獨立的一套規劃,這套規劃跟礦區的科技堡壘是完全分開的,兩者沒什麼關係。
其次,哈馬是以重工業為基礎的一個原始城市,即便是這座城市已經在各個生產埠用自動化裝置和機器人作業代替了人工操作,但是這種影響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是非常微弱的,就像是現在,我們普通人根本不知道煤礦下面的工人是如何具體勞作的,即便知道,那彷彿也與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什麼關係。
最後,科技堡壘的建設完全是亞當一手操辦的,他手裡的資金有限,不可能完全參考沙蜃城做大量的表皮工作,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建設一個安全、能抵擋衝擊,在外部渠道全部切斷的時候能獨立運營的一個小生態。
所以,哈馬的科技堡壘裡大部分都採用了機器人作業,包括建設和生產,這裡有嚴密的生產車間,定製化的生產成為了主流,一個特殊的螺絲釘都可以單獨生產,再結合人工合成蛋白和澱粉技術,配上現有的核能發電,這個堡壘只要關閉上,那麼就是一個獨立的小世界。
這個堡壘的作用就是,在與人工智慧開戰之前,能快速的接收人類,為人類提供守護,這個守護的規模沒有沙蜃城那麼大,但是也能達到百萬人的水準。
當然,這裡也有個前提,那就是亞當是人類的朋友,否則,這裡就是他自己基地,這個基地對他來說,進可攻,退可守,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單純的靠人類的力量,拿著個基地毫無辦法。
要說最保險的,當然還是斯列亞哥的基地,這裡才是完全屬於人類的地方。
經過三年的開發,加上各方面的資源傾斜,當下的斯列亞哥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基地。
斯列亞哥整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西邊的碼頭,中間的新城,以及東部的地下堡壘,其中西邊的碼頭和中間的新城,主要是地面工程,而東部的地下堡壘,則主要是地下工程。
先說西部的碼頭,經過三年的發展,這裡已經進行很大的擴建,碼頭被擴大了,一方面是為了物資運輸的需要,一方面是這裡建設了一座船廠。
這座船廠就是我們自己的,雖然庫拉河冰封期很長,但是可以直通極地海洋,而且斯列亞哥這裡已經及其接近出海口,這裡的河水深度很深,完全可以滿足大型船隻出海的需要。
當然,即便是沒有出海條件,這也阻擋不了造船廠的生產,因為這裡出產的船隻不但可以航海,還能飛行。
當前的國際海運已經形成了顛覆式的變化,飛船逐
漸取代了傳統輪船成為國際海運的主流,這種飛船可以下海可以飛天。
之所以還保留航海,沒有完全改為航空飛船,那是因為航空的成本相對較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航海還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國際海運運輸,傳統的是從一個點到一個點,如果這個過程中需要繞行的話,可能會耽誤很久,但是飛船的作用就是,避免了過遠的繞行,只要部分內陸開放領空,那麼船隻就可以不用繞過傳統的航路可以直接跨過短程的大陸。
因此海運的效率得到的極大的提升,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地的造船廠分開開啟了飛船的研發和製造,作為這項技術的鼻祖,我這邊自然做到了最大。
目前,斯列亞哥的造船廠是民用技術上最為成熟,也最為先進的,這裡的大小船隻銷往世界各地。
除了造船業,斯列亞哥的運輸業也是相當的發達,因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斯列亞哥新城已經完全從初始的氣田配套升級成了一個加工業的城市,這裡的生產工廠遍地都是,從開採冶金,到高階裝置製造,甚至還包括人工合成蛋白和澱粉,所有的門類,幾乎是一應俱全,而且還能進行私人訂製,因此這裡已經成為世界產品的生產基地。
新城裡的各個廠區之間都有新型的真空管的高速鐵路連線,而且這個鐵路網直接連通碼頭,所以這裡的貨物運輸極其先進。
先進的產業,必然帶動了城市的發展,形成了人才的虹吸,這裡即便冬天很冷,也容納下了近兩百萬人。
這都是表面的現象,表面上,斯列亞哥就是我投資的一塊土地,這裡涵蓋了各種生產工業,為我提供了大量的收入,同時也為熊國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