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最難的問題(第2/2頁)
章節報錯
果然,馬卡里耶夫中計,他笑了笑解釋道:“原來董先生是擔心這個,我這裡倒是有一個好的建議。”
“哦!”我眼神一亮,問道:“什麼建議?”
“董先生應該看到碼頭處那遺留的鐵軌了吧?”
“是的!我正想問你那個鐵軌是幹什麼用的,難道能通向這裡?可是這一路上我也沒看到啊!”
“不瞞你說,那趟鐵軌是通向北方一個基地的,當然那個基地已經遺棄了很多年了,不過鐵路是可以運用的,地基已經處理過,可以通行火車,鐵路的最近端距離這裡也就是四十多公里,也就是說董先生只需要建設這一段鐵路,就能把這裡同碼頭連線起來。”
他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如果把碼頭、軍事基地和這裡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碼頭距離軍事基地和這裡的距離都是一百公里,而這裡距離軍事基地是50多公里,那麼在這裡向碼頭和軍事基地之間的鐵路畫一條垂直線,那麼這個距離就是最近的。
以此為樞紐的情況下,我所需要修建的鐵路是最短的,而且是最便捷的。
“哦!還有一個基地?”我雙眼放光道,“能不能帶我們去看看?”
馬卡里耶夫瞬間就有些警惕,我連忙解釋道:“不好意思,我只是好奇而已,而且,我也有想法,如果說那個基地已經遺棄了,但是可以用作居住,我完全開把開工的基地設定在那裡,這樣的話,我的工人就有地方居住生活了,後面的開發也就簡單了。”
馬卡里耶夫點了點頭,說道:“我明白了,但是這種事情我不能做主,需要向上彙報,你要是不急的話,可以等我的回信。”
我擺擺手,道:“沒關係,你幫我問問,不行的話也沒事,咱們先去探查一下鐵路吧!”
眾人再次上車,尋找到了那遺棄的鐵路,比較理想,因為鐵路修建的不是直線,它是彎曲的,而且正好是向氣田這邊彎曲,最近的距離只有三十多公里,這就大大減少了我的投入了,只要明確了這段鐵路能給我使用,其實我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投資了。
當然面子上還是要做足了,我需要等到氣田的準確資料,否則這麼匆忙的決定投資,我就是個傻子。
留下勘測人員,眾人返回了碼頭,勘測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而馬卡里耶夫因為工作繁忙,所以不再陪同我們,自己返回了熊國的首都,只是留下幾個陪同人員,一方面牽制我們,不能讓我們沒有簽下一筆生意就走,一方面監視我們。
我是不著急的,只要確定了那個基地已經遺棄,不管他同不同意,後期我都會使用的,所以,安定下來後,我便開始拉著郭思淼做後期的籌劃了。
首先是交通,有了庫拉河的支援,其實交通便利性就加強了很多,因為庫拉河直通內陸,上游的可通航點距離華夏西北處境處只有五百公里,而且,華夏與熊國有鐵路交通,最近點的鐵路距離可通航點只有兩百公里的距離。
這段距離,公路是現成的,而鐵路修建也是非常簡單的,因為可通航點與熊國西部也有鐵路連線,只是路線比較繞而已,如果想縮短距離,把現有的兩條鐵路聯通,實際修建距離也就是七十多公里,這對我來說實現起來就簡單了很多。
其次是規劃,即便是熊國同意我使用那個基地,那個基地我也不敢真的讓普通人知道,所以,在當前的碼頭與基地間的鐵路上的最近接駁點,我仍然要設定一個小鎮,那是與氣田的接駁點,以此向氣田的方向修建新的城鎮,這就是原計劃的地上基地。
而遺棄的軍事基地就作為地下基地開始發展,那裡距離地上基地最近的地方只有二十幾公里,這太合適了,因為基地已經設定在凍土層以下,聽說基地最深處達到三百多米,這完全適合地下挖掘。
最後的難題就是技術和裝置了,如此高強度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裝置,而我這邊又不希望有太多的人員干預,所以需要儘可能的使用自動化裝置,這就避不開羅賓了。
最為關鍵的是,我需要在這裡設定單獨的大型區域網,脫離原有的網際網路,這項技術,不是簡單的說說就能做到的,我至少需要在大型網際網路上輸入資料,而以我的思維,我實在想想不出有什麼辦法能在避免羅賓和亞當介入的同時,悄悄的在網際網路下載資料。
“如果說亞當和羅賓是對立的,那你是不是可以藉助他們的對立情緒,來完成這件事的操作呢?”郭思淼在一旁建議道。
我點點頭,“這個方法我也想到了,但是萬一他們都給自己留下後手呢?”
“不管怎麼說,先試試看吧!至少他們能提供一定的思路。”
“好吧!看來這裡的事情完結以後我需要再次去一趟哈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