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戰寫作素材專輯】(五)進攻論(第3/6頁)
章節報錯
及即時戰術指令下達的作業,但大部份指揮官都自動放棄這項指揮官權利,而身
先士卒的帶領火力組或攻擊小組進行現場戰鬥,雖然這對整體計程車氣會帶來莫
大的激勵,但對指揮官而言,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在側翼攻擊時要注意的一件事是所謂「面」的觀念,在前面的各個講次中,我們
一直強調特戰小組的整體性,就各個角度而言,特戰人員自始至終都只是整個小
組的一份子,是構成小組的要素之一,而不是單一的個體,特戰隊員的個體戰
力固然不容忽視,但整個小組的表現才是絕對的,同理,在作戰時,僅具備個
人輕兵器的特戰隊員單人的火力對群體性目標而言,威脅不大,即使是十個人的
步槍加起來,火力點數還是不如一輛裝甲戰鬥車,因此在火力的分配與整合運用
上,有了面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拿破崙時代,當時的步兵與凱
撒大帝時代的步兵,除了武器之外,在各方面都沒什麼差別,作戰隊形依是以
方陣為主,這種延續了千*
的隊形,由於整體結構緊密,攻擊與防禦力都很完善
,一直是各步兵指揮官所採用的陣型,直到火槍的出現,當一枝火槍射倒了方
陣中的一名士兵,對整個方陣言,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但當齊射的火槍彈丸一波
波的撂倒方陣的幾排士兵後,其餘計程車兵就可能開始考慮投降或落跑的相關事
宜了,因此排射與齊射的步槍兵指令所帶來的,其實就是火力扇面的概念,而
這個概念的運用也使得拿破崙幾乎統一了歐洲,從此以後,各級軍事學院的教
科書中開始有了討論火力扇面的專著,火力扇面成了軍事論論與應用上相當重
要的一環。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個人用全自動武器的普及與輕量化,往昔一排人才辦得到
的火力扇面,現在只需叄個步兵或一名機槍手就可以辦到,火力扇面的運用與
配置開始了革命性的改變,一些具有遠見的軍事專家們見識到了這個改變,包括
了早期的特戰小組建立人,而這些改變過的觀念,經過了多次的修改與調整後
,成為現在所使用的概念。而特戰小組的火力扇面至少都會與身旁的隊友有一個
以上的重覆涵蓋區,而整個小組的行動方向與序別都以小組所架構的火力扇面
作為依據,但火力扇面並不等於是小組的面,所謂的火力扇面指的是小組的火
力涵蓋與獵殺區,但小組的面則包括了小組的行進路線、偵察與行動象限(或方
向以及隊型變換所構成的任務區;舉例來說,一個攻擊箭頭隊是由正前方、右
斜面、左斜面與正後方的四個火力扇面所構成的,但整個的隊形所代表的卻只
是面的一個攻擊向量,而面的偵搜方向、撤退路線則無法以純攻擊隊形來說明
之;再者,攻擊隊形與u、v、x、y等伏擊隊代表的火力扇面與作戰意圖都有所
不同,但這些都是整個小組面的一部份,面的定義很模糊,但對小組而言卻又是
一個很具體而存在的,講起來就相當類似電腦程式設計中所謂的物件導向,雖
然每個程式設計師、架構工程式與系統分析師都瞭解件件導向的觀念,但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