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婚之後,全力投入推廣稻種中,可謂是不遺餘力。

前期已經將聲勢造足了,眼下推廣到各地,順利地不可思議。

朝廷直轄的州縣各地,當地官府由名教子弟擔任官員,從上到下堅決貫徹,沒有半點折扣。

很快趁著春耕,朝廷下發的稻種,散播到各地田野中,成長為翠綠的稻禾。

至於其他地方呢?

首先是蜀中,原本是最難啃的骨頭,地形天險庇佑,內部封閉,連道家和佛道都傳不進去。

但是,有了少年皇帝和蜀中貴女聯姻,原本最難的地方,反而成了最容易的。

如果是朝廷其他法令,或許還要打些折扣,但事關糧田,老百姓吃飯問題,人人都慎重執行。

朝廷勸農司的官員下到各地,親自傳授新稻種的養護和培育,幾乎是手把手傳授。

很快就有人發現,這些勸農司的官員,都是農家子弟。

百家興起,農家同樣死灰復燃,而且發展起來的規模,遠超眾人想象。

這世上那種人最多?當然是農民。

按照地位劃分,自然是‘士農工商’,可是按照職業人數劃分,農民永遠排在第一。

農家紮根廣大老百姓中,研究莊稼農田,整日埋頭黃土,活成了一頭頭老黃牛。

全新的神稻,就是他們厚積薄發的成果。

可想而知,一旦稻種推廣開來,受益的將是全天下的百姓。

這個時候,朝廷拉攏各方勢力的作用,就凸顯起來。

王法以外,就是修煉世界,需要地頭蛇才能推動。

陰陽家帶頭的學派們,也積極表明態度,在自己地盤上推廣稻種。

一時間,全新稻種只在頭一年,就覆蓋了大半國土,聲勢喜人。

最該反對的道家、佛道,卻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保持高度緘默。

“高明啊!”

許多人猜出其中用意,這兩家實在坐觀其變吶!

稻種到底如何,除了朝廷之外,人也沒法瞭解確切訊息。

換句話說,即便在農家的試驗中,全新稻種能畝產千斤,可一旦推廣到全國,又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國土廣大,處處皆不相同,有多山多水的潮溼地帶,也有枯燥平坦的平原,有一年四季如春,也有四季雪花飄飄。

稻種的推廣,遠比研究出來,更艱難十倍。

朝廷的步子,還是略微有些急了,這才多長時間,就已經推廣到大半國土。

萬一,萬一失敗呢?

一旦稻種有變故,明年收穫成了問題,朝廷將面對數以千萬機的饑荒,該如何收場?

反倒是道家和佛道,穩坐釣魚臺,只需靜靜旁觀即可。

……

“天賜,玉京離家幾天了?”

“嗯,沒事就好,有你在家,我放心!”

“還有,丹陽郡今日,是否下發了稻種?”

對面的修天賜,傳來肯定的答案。

方鬥微微點頭,果然,丹陽郡也開始推廣了。

如今的丹陽郡,雖然道家和佛道的勢力也不小,但圓通和丹融久在外面,撐不起自家的場面。

所以,當地說話算數的,唯有勾曲山。

這次若非方鬥點頭,朝廷也休想在丹陽地區推廣種植全新的稻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