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皇帝年幼登基,在一幫老臣輔佐下,到如今束髮親政,一直唯有成親。

時至今日,方才決定納妃,已經是了不得的事情。

越大的家業,繼承人就越是重要,更何況是整個江山社稷。

少年皇帝成親之後,可以為皇室開枝散葉,確保了江山延續、國本鞏固。

名教也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話,對此事積極贊成,雖然對方是蜀中劍仙的族親,但也不在乎了。

唯有少數知道內情的,卻是在這樣喜慶的日子,心情很是沉重。

比如說名教之子,他可是知道,少年皇帝這次答應,真正目的是什麼。

自從上次拜訪方鬥,見到對方的女弟子後,少年皇帝就多出一樁心事。

聽說,少年皇帝許多習性,都因此改變。

好幾個貼身侍女的名字,被改成‘鶯’‘燕’之類的,這本身就很不正常了。

除此之外,少年皇帝還迷上了煉劍,甚至冊封了幾個民間劍修為教習師傅。

名教之子當初在場,不難猜出少年皇帝的心思,可對方已經回絕了,此事斷然沒有可能。

反倒是蜀中三大劍仙,及時拋過合作的意向,讓名教求之不得。

蜀中三大劍仙,不僅是他們三人,還有蜀中連綿無盡、豐饒富裕的沃土,有無數名山、劍派、世家、農戶。

其背後擁有的資源和財富,一旦歸入朝廷之下,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效果。

所以,名教的態度,是一千個一萬個擁護。

更何況,這次蜀中聯姻的女子,是白帝劍仙族中的女兒,論輩分還是他的嫡親後人。

少年皇帝與之珠聯璧合,等同於將三大劍仙捆綁上朝廷的戰車。

這樣的結果,可比當初拉攏方鬥,效果更好。

畢竟,勾曲山一地,能調動的資源和能力,始終比不上蜀中地區。

再說了,方鬥先前表現的態度,也的確不太好打交道。

如今有了對比,蜀中三大劍仙,是更為優越的合作物件。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少年皇帝,也沒有提出反對,唯一提出的底限就是,只能策妃、不可封后。

也就是說,蜀中的貴女嫁過來,最多封個正妃,絕無可能成為皇后。

“朕也有自己的考慮,蜀中此番願意合作,固然我們求之不得!”

“但是,姿態也不能太低!”

“隨便嫁個貴女過來,就讓朕冊封皇后,一國之母的地位,豈不是太廉價了?”

“朕的意思,後位暫且擱置,先納妃!”

“至於是否日後轉正,還要看蜀中合作的力度,以及那位貴女是否真正賢良淑德?”

少年皇帝不忘提醒名教諸位大佬,“各位別忘了,天下之大,何止一個蜀中!”

“最好的那塊骨頭,不能一下子丟擲去,扣在手頭,或許能發揮更大作用!”

這番話很有道理,眾人想想也對,也就順理成章答應了。

唯獨是名教之子,卻從少年皇帝堂皇一番話中,看穿背後真正用意。

這位少年皇帝,只怕要等日後有機會,將紅鸞推上皇后的位置。

果然是帝王心術,任何東西都能利用。

內部決策完成,最大的問題,那就是蜀中方面的意思了。

處於意料,前來接洽的白帝劍仙,很好說話,竟然答應了。

“族女久在蜀中,不知中原風情,入得宮來,許多規矩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