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途中,方鬥和兩位迎客道士,逐漸交談起來。

交談得知,兩位道士雖是中年,但從輩分來說,還是風玄的晚輩,所以稱呼明覺為師叔祖。

光從二人身上,方鬥就見到掛印觀底蘊。

兩個迎客的道士,都是一流術士境界,黃山遠遠不及啊!

“丹融道長,那片松林,曾經是本觀祖師悟道之處,你看那邊石地上,周圍落滿松針,唯獨那一塊空地,始終空空如也!”

方鬥順著對方手指,見到遍地松針中,一塊空地。

果真神奇!

兩位迎客道士,一路走來,向方鬥介紹山中奇景。

這裡一草一木,都有故事,這便是底蘊所在。

方鬥心想,短時間內,黃山追趕不上掛印觀了。

山道蜿蜒而上,走了足足大半天,最終才到了掛印觀所在。

掛印觀,背靠一片懸崖建立,地處背風帶,遠遠看去險峻無比。

但是,方鬥踏上道觀所在的石道,覺得腳下穩固,沒有想象中搖搖欲墜的模樣。

還沒進門,方鬥就見到風玄道士,帶著幾位同為道家眾人,在道觀門口,指著門樑上的痕跡。

走進時,聽到鳳玄道士在講解本門歷史。

“本觀祖師,辭官歸來,見到此山風景甚好,便再次結廬修煉!”

“由於他名聲太響,朝廷派來使者,幾次三番邀請他回朝任職,連同官印官服送到門口!”

“祖師逐一謝絕,將官印掛在門口,這處痕跡,就是繩索殘留!”

幾位道士,顯然對掛印觀的來歷,早已瞭然於心,但仍是裝作很感興趣的樣子。

方鬥看著他們,想起了前世領導參觀學校,教導主任忙前忙後的模樣。

鳳玄突發發現方鬥,簡直是意外之喜,“丹融道長,你竟也來了!”

方鬥快步上前,微笑道,“風玄道長,恕我來遲了!”

“來得正好!”

鳳玄指向身旁幾位道士,“我來給你,介紹幾位道友!”

“這位是洞庭湖畔、三吉觀,岳陽道長!”

“閩西,丹芝山,南明觀,石青道長!”

“桂林,灕江道脈,伏波道長!”

……

方鬥含笑行禮,和這些道士一一照面,心想南方有名的道觀,大概都被邀請了。

幾位道士,都有法師境界,可見自身門派在當地,也是雄踞一時的勢力,有些甚至不比掛印觀弱。

“這位,乃是黃山道脈,丹融道長!”

風玄剛說完,幾個道士露出驚訝神色,對方斗的模樣,變得客氣起來,“原來丹融道長!”

他們遠道而來,在會稽山多時,丹陽郡的事情已經傳來。

丹陽當地的麻教,已經猖獗到主動攻擊道家門派,沒想到最後全軍覆滅。

黃山大戰,最大的功臣,就是眼前這位丹融道士。

甚至於,掛印觀掌教明皋,對丹融的評價都極高。

這次掛印觀遍邀南方道宗,前來掛印觀商討,就是為了對付日漸壯大的麻教,沒想到丹陽自己就解決了。

除了這幾家,掛印觀也請了其他道觀,只是規格不同。

鳳玄上門去請的,都是道家名門,至少有法師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