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仍舊一頭霧水,這到底是什麼操作?有沒有人解釋一下?

此時,解說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解說臺上的曹州館主見竹蘭沒有絲毫要開口的意思,只能挺身而出向觀眾們解釋剛才兩個人的的操作。

“穆勒選手的卡蒂狗,特性是威嚇,能夠降低對手的物理攻擊力。

在過去的幾輪對戰中,穆勒多次安排卡蒂狗首發,給了對手一個下馬威,為隊伍的整體生存創造了條件。

他之所以又把卡蒂狗換下去,是因為火箭雀的火+飛行屬性,抵抗卡蒂狗的火屬性。

雖然卡蒂狗還有其他屬性的攻擊技能用來補盲,但傷害終究不如本系技能高。

而辰溪選手,顯然也料到了穆勒會首發卡蒂狗,所以安排了火箭雀做首發。

無論穆勒選手替不替換卡蒂狗,辰溪都會選擇把首發精靈換下,他的兩隻精靈都是偏物理攻擊方向的。

在屬性上,他的超音波幼蟲,面對卡蒂狗、獨角犀牛、輕飄飄,分別是優勢、優勢、均勢。

而火箭雀面對這三隻精靈,則是優勢、劣勢、小劣。

替換出場的超音波幼蟲,最差的結果就是均勢。但如果是首發超音波幼蟲,那替換上來卡蒂狗就有可能要打劣勢局。

所以,這波替換精靈,辰溪選手要更高明一些,他已經計算到了穆勒的選擇,並提前做出反制。”

嗦得死乃,觀眾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個情況,就是這精靈換來換去的,屬實不得勁。

在第一世那款遊戲裡,精靈替換的優先度很高,如果對手沒有追擊技能,那換下的精靈就不需要捱打,替換出來的精靈則需要吃對面一次攻擊。

現實世界中,是恰好反過來的。

替換精靈需要一個“返回”的過程,且戰且退另說,想要快速返回精靈球,就一定不能分心。

如果戰局正焦灼,就等於對面精靈的什麼技能都近似於“追打”,你放棄抵抗跑路,不等於對面不攻擊啊。

然後替換出來的精靈不需要承受攻擊,預設雙方進入新的一回合。

因為機制上的一些不同,現實中的對戰,輪轉頻率遠沒有第一世那款遊戲中那麼高。

人人都有“追打”,換上來的精靈又不能把聯防的效果最大化。最後的結果就是,戰局焦灼時替換精靈,必虧。

沒有難麼多輪轉讓比賽節奏放緩甚至暫停,對戰的節奏就會變得很快、很熱鬧。

真以為觀眾花錢買票,是為了來這裡看你們長考和把精靈換來換去的?

人家要的是拳拳到肉腳腳穿心的熱血對戰。

精靈替換完畢,比賽重新進行。

“超音波幼蟲,重踏!”辰溪果斷下達指令。

超音波幼蟲聞聲而動,細小的四肢落在地面上,生成地屬性的力量,掀起一陣衝擊波轟向輕飄飄。

現場觀眾們見到這一幕,眼珠子都要等出來了,超音波幼蟲的四條腿,看上去還不如掃把棍粗,居然能夠掀起這麼強的一股衝擊波。

超音波幼蟲表示你別看我細,但是我威而剛啊。

在精靈的世界裡,第一印象最不可信,真實情況往往出人意料,譬如快龍初速度並不快、輕飄飄的特性不是漂浮、御龍渡是龍系天王……

觀眾們驚歎之際,衝擊波已經衝到輕飄飄面前,直接來了個顏社,轟了輕飄飄一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