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說說笑笑,吃過了早飯,請會館小二叫了一輛牛車,慢慢悠悠的往長安城東市安仁坊行去,旭日東昇,日懸天際的時候,眾人來到了寺院所在的地方,安仁坊與開化坊一街之隔,寺院山門在開化坊,門朝南開,浮圖院位於安仁坊,門朝北開,中間以大街相隔,兩大門相對。

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此時已經是人山人海,到處是往返駛過的豪華馬車和身著學子服飾的舉子們,以及丫鬟僕人成群,身著豔麗服飾的千金小姐,長安人男女大防不像前朝那麼嚴謹,女人也可以輕紗遮面遊玩外出。

薦福寺的山門似為欄棚狀的鳥頭門,兩側為八字牆,山門內東有廡殿兩間,正中為廡殿式殿宇三間的天王殿,兩邊各開一門,並有廊廡相接,東西廊廡對稱地向北伸延,與大殿相接,形成封閉式院落。

天王殿北左右兩側為對稱的重簷歇山頂建築,為鍾、鼓樓,正中是下為拱券門洞的磚砌高臺,上建五間歇山頂殿宇的“慈氏閣“。閣後則為七間大殿,殿前有月臺、踏步,即“正佛殿“,其後東西各有配殿五間,正中面闊五間的“藏經殿“。其後是小雁塔。(薦福寺的描述來源於西安薦福寺的建築格局。)。

隨人流穿過薦福寺鳥頭門,單簷翹角、歇山式藍色琉璃瓦頂,下為青磚砌券門洞,長2.9米,深2.55米。有脊獸,簷部勾頭滴水,簷下磚雕斗拱,花紋,南刻《蔌賜薦福寺》,北刻《最勝法門》。(注:薦福寺鳥頭門為清代所造。)

張繼等人才知道原來這兩日薦福寺舉辦有文會,文會就是文士飲酒賦詩或切磋學問的聚會。

薦福寺的文會已經有一甲子的歷史,許多大文豪,大詩人成經在這裡成名,在場的就數呂星海來往京城長安次數較多,又在長安城備考一年時間,眾人感覺新鮮,呂星海當即把長安薦福寺的來源和歷史如說家珍的介紹給幾位好友聽,呂星海笑道:“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逮明帝秉哲,雅好文會。“

“唐,楊炯《晦日藥園詩序》有云:“請諸文會之遊,共紀當年之事。”

“元,劉壎《隱居通議·總評》評論:“每與此先生文會劇談,至意氣傾豁處,此先生輒曰:相與讀山谷賦可乎?”

“所以,薦福寺的文會從文會成立開始,就有太多的人在這裡青史留名,遠的不說,就說六年前的文會,那次一位十五歲的少年,元稹,字微之,河南府,洛陽人士,父親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成經在這裡一詩成名。”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風炫轉紫雲英。自從天女盤中見,直至今朝眼更明。”

“據說他八歲那年父親元寬因病去世,出生書香門第的母親鄭氏,用柔弱的肩膀擔起了元稹上學的擔子。天資聰穎的元稹不負母親厚望,15歲那年參加朝廷舉辦的“禮記、尚書“考試,實現兩經擢第。正是那次他在這裡一戰成名的。”

大家聽到呂星海的話後,都興奮不已,躍躍欲試。當下陳鎮就催促著眾人,道:“快走,快走,這個一定要看看去,說不定這一屆揚名的人,就出自你我其中一人。”

張正春也有些意動。那個少年不輕狂,那個少女不懷春,而楊瑞年齡最小,早就先一步往舉辦文會的所在地而去,眾人搖搖頭,也不再猶豫,只得跟隨。

……

三日後,松江會館。

自那天薦福寺遊玩,眾人在文會留下筆墨之後,張繼也和眾人一起把自己精雕細琢的文章數份與大家一起在湖北籍貫在長安的京官,和恩師本次會試主考官馬周院牆外扔進他們府邸院內投卷拜門後,就開始無所事事,整日悶在松江會館中飲酒度日。

他在長安無親無朋,又是寒門出身,家中沒有多餘的金錢,根本就沒有門路去拜訪一些官宦,找找門路什麼的,只能窩在松江會館等待放榜的日子來。

對於整個繁華豔麗的長安城來說他只是一個模糊的身影,從來就沒有誰關注過他這個打醬油的,很快薦福寺文會又是那個河南府,洛陽人,元稹,字微之的,在一次以一篇壯麗恢弘的《長安賦》出名。

頓時時隔六年以後再次揚名長安城,一時之間爭相傳元稹的作品《長安賦》,以至於長安書齋紙張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

錦繡長安,輝煌古都,八百秦川,天地勾連。西當太白,東控河山,盡地勢之險;南接湘楚,北連大漠,窮天造化之奇。涇渭之濱,金城千里;秦嶺之陰,天府之國。千朝古城,人傑地靈;百世皇朝,龍興之都。

得長安者盛世統。豐鎬故地,武王執戟,伐紂滅商。雍州古府,周公吐脯,鳳鳴岐山。開八百年基業,定五千載華。夏。伏羲軒轅皆長於斯,秦皇漢武揮戈在此。西晉北朝故都,隋唐五代京兆。上達三代,承前啟後,凡五千載矣。

人間天上,世外桃源。雍容不失清新,繁華不尚侮辱。王公顯貴,豪商巨賈,相聚而居;販夫走卒,尋常百姓,安居樂業。遊人似織,揮汗成雨,摩肩接踵,絡繹不絕。遷客騷人,妙筆天成。才子佳人,風雅素聞。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時分明。大小雁塔,平分秋色;碑林華清,各領風騷。金罌花開,盡態極妍。灞橋折柳,別離情懷。觀長安則天下小,千萬景緻,融為一談。大漠之瑰奇,江南之溫婉;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潺潺;更兼吞華山之勢,吐壺口之險。

餘入秦一載,觀西北氣象,唯雍州最盛。雍州之盛,長安盡得之。覽之遺蹟,古風尚存,文化之氣日昌。不由心神嚮往,故成七韻一首。敢效李杜遺風,拋磚引玉故事。……。(注:出自節選改編於劉子京的《長安賦》。)

張繼默然,又一次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濃重的懷疑,他真的會榜上有名嗎?他又一次的開始懷疑自己!接下來的日子是漫長而難熬的等待,為驅除侵入骨髓的憂慮與焦灼,張繼蜷縮在松江會館裡,終日以酒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