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出現的戴森球讓一眾卡薩庫克成員都有些不知所措,他們不知道對方製造這個戴森球具體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是為了更好的在獵戶座旋臂殖民擴張,在太陽系建造前進基地?

還是為了進行某種試驗,從而在太陽系內建造的這個巨大構造體。

但無論是哪一種,都展現了對方強大的實力。畢竟從現在恆星系內的情況看來,對方並沒有使用過多的恆星系內部的資源。

每一顆行星都還在原位,從艦隊收集的引力波狀態來看,恆星系內部行星的位置也是從來沒有變化過的額。

這個情報出來的時候,對於整個超加速艦隊旗艦上的成員來朔,其實是更加讓他們震撼的。

因為一個戴森球的建造,其所要花費的能源是非常龐大的。

從此前遊弋艦隊有過的設想來看,即使將恆星系除恆星以外的所有物質都製造成戴森球的構件,也無法完整的建造起一個環繞恆星而建造,收集恆星能量的構造體。

但現在從超加速艦隊所收集的訊號來看,對方在沒有破壞恆星系內部星體的情況下完成了戴森球的建造,並且還將這些行星都一併進行了改造。

這說明,對方有著一整套的進行物資躍遷的技術。

能夠從遙遠的地方,將與恆星系質量相仿的物資進行了躍遷,把它們送到了獵戶座旋臂的一個恆星系內。

這樣的科技水平,就算遊弋艦隊拍馬也是趕不上的。

“真的能躍遷如此之多的物質?”

面對剛剛得出的情報分析,超加速艦隊的臨時指揮官卻非常的疑惑。一個擁有這樣強大科技的文明,是需要進行什麼樣的試驗,才動用了躍遷一顆恆星質量的物質能量,將他們送到了獵戶座旋臂之中。

即便現在的遊弋艦隊,一次整體的躍遷最多也只能躍遷十一萬艘戰艦左右。在躍遷了十一萬艘戰艦後,星門就要進行維護,否則就會有坍縮的風險。

一旦星門坍縮,那還在真空泡中移動的戰艦,就會立刻崩潰,從高速移動中停滯下來,從而瞬間在太空中化為最基本的粒子,消失在所有的檢測中,彷彿從來就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過一樣。

正是因為星門的這個特性,所以一次的出征,遊弋艦隊最多就只能保持十一萬艘戰艦的規模。

不過遊弋艦隊建成以來,他們就從來沒有投入過如此之大規模的艦隊。

從有遊弋艦隊這個組織以來,就沒有任何一個文明能夠讓遊弋艦隊如此重視。

也正是如此,這一次的調動,也算是遊弋艦隊第一次出動如此之大規模艦隊。

“我們上一次的實地探測表明,那個時候的恆星系內部還沒有被改造。”當眾人還盯著恆星系內部畫面而感慨的時候,那位艦隊的副手卻在一旁調出了另一個模型。

這個模型,正是遊弋艦隊對太陽系上一次的調查報告。

在這艘被派出對原始文明進行觀察的報告中,那個時候的藍星還是使用冷兵器在作戰。不管是月球、火星還是小行星帶,都沒有任何星際建築的存在。

“也就是所,對方建造的這個巨大構造體,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

這位副手所說的很短的時間,當然是以宇宙跨度來計算的。這‘很短’兩字,起碼已經有著數百年的時間了。

“這麼短的時間內,將整個恆星進行了再改造,其執行力和技術水平都是極佳的。”

艦隊副手說著的時候,他調出的那個太陽系早期模型也逐漸變化著,從一個原始的恆星系,變成了一個擁有戴森球,行星堡壘的高階文明恆星基地。

“我覺得我們應該直接聯絡主力艦隊,向他們闡述我們的發現。”

艦隊副手說完,環顧四周的卡薩庫克成員,見他們都沒有反對的心思後,才又繼續說道,“只有將我們發現的情報回傳,才能讓主力艦隊,以及大本營重視這裡的情況。”

“以現在恆星系內的情況來看,我們是絕對不能再激怒對方的。”

這位艦隊副手的意思已經非常的明顯的,那就是再次開啟通訊裝置,向後方的主力艦隊傳送訊號,讓他們知道超加速艦隊在奧爾特雲邊緣地帶的發現。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主力艦隊停下向前的心思,並開始返回星門的所在,等待各處星門維護完畢後,從此處開始往大本營方向再次躍遷,從而返回天鵝座旋臂,離開獵戶座旋臂這個是非之地。

是的,在這位艦隊副手看來,太陽系已經成為了一個禁地,如無必要,絕對不能再靠近這個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