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法律曾經是理想(第1/2頁)
章節報錯
交代完Colin,趙慕慈開始檢視今天的工作列表。
手上目前有三個專案同時在進行,其中有一個IPO專案約在下午3點向客戶報告,Colin完成的部分是需要報告的內容之一。有一份關於對外投資的法律檢索報告需要審閱並出具法律意見書;另外還有幾份跟融資有關的合同需要加急處理。
起身倒了一杯清水,重新坐下來,趙慕慈投入了工作中。
法律是她長久以來的夢想。
選擇法學院,不僅僅是因為高薪,體面,和當時在法學生看來具有的種種象徵著成功人生和社會精英的光環,對她而言還意味著秩序和美。
初學法律,對於18歲感性而純真的她而言,法律過於艱澀了。
教科書中充斥著大量為求嚴謹而新增很多定語從句、從句之中又套從句的長句結構。這種表達句式在剛開始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成了她揮之不去的噩夢,它使得在她眼中靈動跳躍的中文變得規矩、死寂,熟悉的文字被組合在一起,卻變成了她難以理解的東西。
慢慢的,她習以為常了,開始讀懂了一個個法條的含義,含義背後是對正義的追求和對利益的妥協;一個個案例,案例背後是活生生的人的權利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她開始理解“妥協”的含義,開始體味“平衡”的微妙。
再後來,她開始研究法律,透過法條,法律體系,部門法律,開始思考法律設計背後的智慧,“法律是最低標準的道德”這句話的含義,從古今中外法學名家的法律思想中體會到了一種難以描述但能真實感知到的美,那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閃耀。
她開始對自己的專業生出熱愛。她也曾心懷夢想,希望用自己所學,匡扶正義,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現在,她如願成為了一名律師,用自己所學和專業,為她的客戶提供法律層面的專業建議,幫助它們完成跨國投融資,IPO上市,公司併購等。
在這些領域,她專業而精準,能快速在一堆資訊中抓出邏輯脈絡,洞見本質,給出的建議通常深刻且符合客戶的利益訴求。這也是Julia非常讚賞她的一點:
“洞察力這個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有。”Julia有次在辦公室當面誇獎她:“學不來的。”
思緒像薄雲一樣飄過腦海,並不影響她敲擊鍵盤的速度。
“至於匡扶正義嘛……”腦中浮現出神奇女俠黛安娜·普林斯的形象,不禁有些失笑:“客戶就是正義。”
上午的時間很快過去,趙慕慈的大腦還在高速運轉中。
Colin和另一助理Angela邀請她一起午餐,趙慕慈宛然一笑:“今天一時也走不了,你們先去吧,明天我們再一起。”
Angela臉圓圓的,一頭短髮,一雙眼睛真誠的看著她,說道:“吃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哦!”
趙慕慈噗嗤一笑,同樣調皮的看著她。
Angela也是團隊助理律師,比Colin早半年入職,之前在另一家知名律所的涉外商事組做了兩年秘書,本科非法本畢業,碩士為法律(非法學)專業,本碩大學都一般,英文書面倒是不錯。
當時面試完,Julia權衡不定,遲遲不說給offer。直到突然接了兩個大case,人手不夠了,這才一邊給了offer,一邊又忙忙的招實習生。
半年下來,趙慕慈的感覺是,作為助理,Angela在她的份內是合格的,踏實肯幹,偶爾不仔細了被講幾句也皮皮的不往心裡去,完了快速改正求反饋,倒是比許多名校畢業履歷閃亮的妹子們堅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