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米嘉森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

他根本沒有權利調動那麼大的人力物力為他建造一個實驗室。

其實這個問題我之前也一直想不明白。

不過那已經是發生的事情了,這些事兒是怎麼做的?對我來說不重要,他最後達成的目的才是影響後面所有事情的關鍵。

只是米嘉森如果願意把這些話說給我聽,那也無妨。

米嘉森當時覺得自己應該是必死無疑了。

他其實覺得挺遺憾的,想自己還那麼年輕,滿滿的一腔抱負,就要從此付之東流水了。

傷心難過之餘,米嘉森試圖尋找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他開始看一些書籍,試圖探索一些生命的起源與終結的理論。

但是他所看的書,並沒有給他太多的安慰,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提到米加森想知道的一些東西。

隨著病情的逐漸惡化,米嘉森感覺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活的時間越來越短了。

他沒有像別人那樣到處去旅遊,而是開始更加瘋狂的尋找生命的意義。

這期間他認識了一個叫張瑞的人。

張瑞雖然是一個生意人,但在米嘉森看來,這個張瑞更像是一個哲學家。

這個人,就像是有一種天生的神力似的。他說出來的話很容易讓人產生信服的感覺。周圍的人都對他說的話,奉若神旨。

就連米嘉森這個上過大學的人,也對他的話根本挑不出來什麼破綻。

漸漸的,米嘉森開始依賴起了這個人。

那是一種精神上的依賴,他希望自己在死之前能夠得到一些明示。

這樣他也能夠坦然面對將來要去的那個世界。

可誰知道這一切卻在遇見張瑞不久之後發生了改變。

當時的張睿已經快60歲了,他是一個生意人,資產非常龐大。

張睿雖然是一個思想上的導師,但他卻還是有一些傳統的思維。

在閒暇的時候,他會跟米嘉森聊天。

他告訴米嘉森自己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一個親生兒子來繼承他的財產。

這件事讓張瑞非常的苦惱,索性兩個女兒還是非常懂事,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在思想有些老舊的張瑞還是認為,女兒不能繼承自己的家業,自己所努力換來的一切,到頭來還是後繼無人。

張瑞告訴米嘉森,他挺看好米嘉森這個人的,他希望米嘉森能夠跟他的女兒在一起。

米嘉森聽後沉默了一會兒,之後他才把自己患病的情況告訴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