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正拎著厚厚的一沓傳單在掃街。

就在這時,天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我趕緊躲進了旁邊大廈的一個咖啡廳。

咖啡廳裡的氣氛非常不錯。

鋼琴聲緩緩流淌,周圍的人閒坐著喝咖啡,神色淡然,與我的一身狼狽,形成鮮明對比。

站在點餐檯前,我考慮了很久,才點了一杯罪便宜的38塊錢一杯的美式咖啡。

雖然現在看來價格並不高,但當時我一個月工資還不到兩千,這一杯咖啡,已經是我一週的早飯錢了。

喝著咖啡坐在靠窗的位子,我整個人還是跟這樣的環境有些格格不入。

就在這時,有人坐在了我對面的位子。

那是一個三十幾歲的男人,個子很高大。

當時咖啡廳因為下雨,很多人都進來避雨,所以位子有些不太夠了。

那人看了一下我放在桌子上的傳單,問我對面有人嗎?

趕緊搖搖頭,我收起了那些傳單:“不好意思,你坐吧。”

那人點點頭,在我對面坐了下來。

喝了一口咖啡,我看著窗外的大雨,也不知道要下到什麼時候。

男人卻說:“你不用擔心,這雨最多半個鐘頭就沒了,天很快就會放晴。”

聽了這話,我心裡稍微好受了一些。

看著那厚厚的一疊傳單,我在心裡默默嘆了一口氣,馬上就要月底了,我卻一筆單子都沒有做成,這已經是試用期的第三個月了,如果還是開不了張,估計我就得走人。

正在這時,坐在我對面的男人,盯著我手裡的傳單看了一會兒。

突然說:“你算過沒有,你每發一千張傳單出去,能有幾個客戶聯絡上你,最後能做成幾單?”

男人這話,問得我一愣:“為什麼要算這個?”

“當然的算,我們每做一件事兒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考慮成本和效率的問題,不能一股腦兒蠻幹,瞎幹,得明確地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回報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說完這一番話,男人似乎很得意。

他見我沒說什麼,於是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做事兒得琢磨,幹什麼都得先動動腦子,不懂可以多問,但一定不要只憑感覺做事。”

男人這話,的確是在給我建議。

但我聽了,心裡卻有些不痛快。

我把那些傳單收起來放進一旁的公文包裡:“先生,你一定是位老闆吧?”

男人看了我一眼:“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我說:“因為從你說話的方式和內容來看,你遇到事情喜歡空談,站在高處俯瞰一切,任何具體的工作細節,都能用理論一概而定,這就是老闆的看事物方法。”

“理論結合實際,難道不對嗎?”

我苦笑了一下:“我沒說不對,不過位高權重,自然可以高談闊論,倘若你身處其中,就未必能雲淡風輕。”

男人盯著我:“你說說看,我哪裡說錯了?”

我說:“發傳單的確是有機率性的工作,但這種機率,帶著非常大的偶然性,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不是發出的數量,而是受眾的質量。”

聽了我的話,男人老半天沒說話。

之後,他突然問了我一句:“那你看,我是你合適的受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