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不同的我(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其中最讓我喜歡的,是推理加恐怖的。”
“許多普通人,因為某種理由,不得不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恐怖場景,只有解開謎題才能找到生路,在掙扎求生中,那些主角所展現出來的智慧和勇氣,都叫人刮目相看。”
“那段時間,只要是這種題材的,我全都會買下來,哪怕只看一次,我也想要把它們全都收藏起來,當作我的寶藏。”
“但是……”
“有一天,我在一個不起眼的書店裡,找到了一本非常喜歡的推理,老闆卻不肯售賣。”
“那本雖然包裝簡陋粗糙,但內容在當時的我來看,相當精彩……當然,那很可能是經過童年濾鏡的美化,否則我後來也不會忘記了那本書的名字……”
“我非常想要得到那本書。”
“但老闆卻拒絕售賣。”
“於是我趁著老闆不注意的時候,把那本書悄悄塞進了衣服裡,然後就那樣離開了。”
“回去以後,把書看完了,我隨手把那本書放進了我的那些藏品裡面,就再也沒有去看過。”
“之後過了幾年,我也都再沒有去過那家書店。”
“我完全忘了那本書。”
“直到五年後,我自己也成了一個作家,第一次寫作並沒有經驗,我只能拙劣的模仿著前人們的智慧,寫著一些劇情上七拼八湊,讀起來毫無美感的作品。”
“那時我的讀者很少。”
“可是其中一條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個讀者的註冊年齡是五十歲,他說,他在我寫的裡,看見了他已故女兒的影子,他非常感謝我的文字,能讓他感覺自己的女兒好像還活著那樣。”
“那時的我洋洋得意,以為自己的文采終於得到了認可。”
“但當我再仔細復讀的時候,卻恍然間有一種熟悉感,這一行行字間裡所描繪出的來手法和劇情,為什麼我會這麼熟悉呢?”
“後來,我想起來了……”
“這一段的手法,是我下意識的模仿了十歲時看過的那本粗糙包裝的書,所寫出來的劇情。”
“我沒有才華。”
“只是一個卑劣的模仿者和抄襲者。”
“後來,我和那個讀者聊了聊……果然,他就是曾經那個書店的老闆。”
“他的女兒在六年前就已經去世了。”
“去世前,他的女兒很喜歡看推理,也終於自己動筆,寫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推理。”
“他的女兒那時候興奮的告訴他,她希望以後自己寫的能發行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自己設計的一個又一個奇妙的手法和劇情。”
“作為父親,他也笑呵呵的點著頭。”
“可是後來……他的女兒去世了,死於登山事故。”
“而他女兒留給他唯一的遺物,就是她女兒自己找書店印刷出的自己寫的那本推理……那本是他女兒準備送給父親的生日禮物。”
“那是個寄託了思念和哀愁的遺物。”
“父親遵循著女兒的願望,開了家書店,把那本書放在店裡能夠讓更多人看見她的作品。”
“可我卻自私的拿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