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人策道:“幸會,在下與足下年庚相符合,時年四九也。”

領英道:“吾果然與將軍有緣!今敢問將軍,欲要賜教兵法?陣戰?陣法?還是其他呢?”

聞人策道:“在下若不知自身才能,必不敢前來雍涼領兵。不管足下欲要鬥何兵略,在下都敢奉陪。”

領英遂笑道:“聞人將軍果然自信,吾甚欽佩!就先請聞人將軍賜教罷。”隨即便對聞人策拱手一揖,傳令且回陣。

聞人策也率兵回陣。袁布、黃倫見聞人策與領英在陣前相談良久,恐漢軍有謀,皆心中焦急。聞人策回陣,黃倫進言道:“賊軍潛龍,奸詐多計,大都督不可輕信此人之言,以免中其圈套。”

聞人策笑道:“潛龍與吾,年歲相同,今日領兵相見於陣前,亦人生一大快事。潛龍雖然能用兵,然不能出吾掌中矣。”

遂命崔英道:“潛龍欲要與吾切磋比試,以吾觀之,其不過虛言與吾在此相持,卻令他軍襲擊南安,以破我軍也。今吾可虛作迎之,你率五千騎,前至南安要道埋伏,吾再令張英派遣五千兵,前至南安要道埋伏,如見敵軍動向,便可阻擊,吾再率軍擊之,敵軍必敗逃。”

崔英遂領命而去。

聞人策撥給崔英五千兵後,還有兩萬五千軍。便令軍士傳話漢軍道:“吾願與潛龍軍師切磋兵法,今以南安城為賭注。明日日落之前,貴軍如能取下南安,吾便認輸,可以借道。貴軍如取不下,且率兵返回漢中,如何?”

領英聞知聞人策此言,不禁驚道:“聞人策果然厲害!”原來領英確是欲要趁虛取南安,以震懾聞人策。見聞人策已經料到,尋思其必有準備,南安便不可再取。然而聞人策以取南安為要挾,欲要令自己退軍。如不應允,燕軍必然認為領英懼怕聞人策。

領英尋思,漢軍並不是要取天水、南安,而是取狄道。今不過在此牽制聞人策大軍主力而已。兵不厭詐,可藉機應承,以此使聞

人策不疑。於是便一口應承道:“將軍既然定下取南安為賭賽,吾便前往取之,若明日日落之前取下,將軍可不許反悔。”

聞人策聞領英允諾此事,道:“潛龍果真狡詐。明知南安吾有所準備,其前往取之必遭敗績,居然又一口應承。其必然不會去取南安,然又應允,不知何故?”

黃倫道:“兵法虛虛實實,兵不厭詐,潛龍不過是詐偽之辭,大都督又何必信以為真呢?”

聞人策道:“且不必管他。吾先欲做準備,只要賊軍敢取南安,吾就趁勢擊之。今日且在此相持,待明日林靚將軍率部趕到,我軍就可進攻賊軍。”

聞人策又探聽隴西狄道軍情訊息,報說漢軍步卒二萬人已經進至襄武,前部萬人騎兵已經進至彰縣,聞人策道:“待其進至洮水,便是真要取狄道。吾算定賊軍從彰縣進至洮水,尚需一日。吾軍即可馳援,尚為不晚也。”又得探報,漢軍果然用一萬人去取南安。聞人策笑道:“潛龍不過故弄玄虛也,吾豈能中其計?”心中尋思,領英為何明知南安不能取,還有一口應承賭賽,實在想不出領英還有何策。

領英見聞人策以此賭賽相要挾退軍,正在尋思如何破解之計,忽然得報,說漢中王已經派遣將軍徐道、徐然叔侄率二萬軍到達祁山,文軍師前來傳信軍師,領英大喜道:“吾今得到增兵,取南安便可成矣。”

原來領英偵查得知,聞人策在天水只有三萬人,南安一萬人,牽興所部一萬人被洪超牽制。陳倉斜谷道燕軍有一萬餘人前來馳援,尚在途中,明日才能抵達。而漢軍兵力已經多出燕軍數萬,便可以三萬軍在此與聞人策相拒,另可遣三萬軍,前去奪取南安。

燕軍尚不知漢軍援兵來到,聞人策只以為漢軍兵力並不足以取南安,只等明日,林靚所部軍到,便可聚眾攻擊漢軍。恐漢軍有謀,便傳令各軍晚間戒備,防止被偷襲。

獨孤虎率領萬騎,進至隴西郡襄武、彰縣,兩地守備燕軍皆望風而逃,蔣道率兩萬步卒迅速隨後而進,一日之間,便進至襄武,獨孤虎已經又向臨洮推進。

燕將崔英已經率五千騎埋伏南安要道,張英也令偏將軍馬召領五千步騎前往南安要道埋伏。領英傳命文雄,且令徐然領一萬軍前往南安城,只要封傳車軍之,便於之會合一齊襲擊南安。令徐道帶一萬人馬速至天水漢軍大營,卻令封傳車領兩萬餘精兵,等徐道率兵至,便前往南安突襲燕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