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漢軍征討西南夷(第2/2頁)
章節報錯
天子也道:“大司馬年已六旬,去歲剛率兵平定徐州之亂回朝,歇息未定。且大司馬征戰一生,功勳赫赫,今應卸甲安享太平。朕亦不忍心再讓老將上陣,若一旦有個閃失,將損大漢之威。”
陳功又奏道:“臣雖然年已六旬,卻尚有廉頗之勇,為國盡忠,馳騁沙場,乃為將者本分之事。臣受先帝於陛下厚恩,位列三公,豈可食君之祿而不解君之憂呢?”
劉察遂奏道:“大司馬忠心為國,功勞顯赫,朝廷以三公之位相待,正符合禮法綱紀也。今平定西南夷者,無需大司馬親自出馬,自有後輩俊傑。若用老將,也讓蠻夷笑我大漢無人。今太師新卒,大司馬宜坐鎮長安,不可再有閃失。”
章武見之,只好不再堅持。
皇帝又問道:“此番用兵西南夷,誰人可為將?”
劉察,文雄等便都齊奏道:“丞相久統軍馬,駕馭眾將,陛下如欲求將,問丞相即可。”
潛龍便奏道:“陛下麾下,今有四方將軍,任何一位,都可勝任掛帥出征,但前將軍劉虛、左將軍楚月、右將軍展鴻都出任地方要職,今尚有後將軍左超在朝,臣以為後將軍左超可擔此任。”
天子聞言甚喜,便道:“既然是丞相舉薦,必能勝任。”當下便令人宣後將軍左超入宮覲見。
左超字文亮,為荊州長史左浚之子,與右將軍展鴻少年交好,文兼武備,不相上下,同為荊州俊傑,後歸屬潛龍麾下,南征北戰,平定遼東,戰功不凡。拜為後將軍,領南郡太守,但沒有赴任,在朝統領三輔地區軍馬。
左超聞天子相召,隨即從軍中馳馬入宮,至未央宮,一路奔跑前來面見天子,拜伏丹陛之下,天子見左超滿頭大汗,喘息未定,笑問道:“朕不過召卿來議事,又非欲讓卿勤王,卿何須如此之急呢?”
左超奏道:“稟告陛下,臣素在軍中,一聞軍令至,必火速前往,唯恐貽誤軍情也。今陛下之令,比軍令更急,臣豈敢有絲毫怠慢?”
天子聞言大悅,便對群臣道:“朕有大將如此,何愁西南夷不能來歸命呢?”
左超聞言愕然,天子便道:“
今朕欲要討伐西南夷,丞相特舉薦卿為將,所以朕特召卿前來面見。今番征伐蠻夷,卿敢領命嗎?”
左超伏地奏道:“陛下休要問臣敢不敢,只要是陛下之令,縱使刀山火山,臣也當水火不避。更何況區區西南蠻夷呢?”
天子甚喜,便又道:“西南蠻夷抗拒天威,斬殺漢使,今朕不得不討伐之!朕已經將軍務全權交付丞相代朕處理,卿便聽從丞相安排即可。朕今日招卿前來,就是要當場拜將!”於是當場在殿前拜左超為徵南大將軍,都督西南夷軍事。命丞相等先行準備。
潛龍在丞相府召集左超等諸將,商議軍務。諸將聚齊,丞相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西南夷藐視漢朝,割據抗命,為害國家。吾今在天子之前舉薦左文亮掛帥統王師前往征討,一者,知左文亮文兼武備,有大將之才。二者,亦知左文亮此行,必不負吾寄予厚望之意。文亮可知吾心下之意否?”
眾將開始聽說西南夷斬殺漢使,都極為憤怒,都紛紛議論道:“此等蠻夷無禮太甚,當如楚玉狐平朱崖一般,盡興誅滅耳。”
丞相見之不語,左超卻出座奏道:“稟丞相,左超駑鈍,蒙丞相此番寄於重任,不勝戰戰兢兢。西南夷者,為我大漢十三州境內蠻夷,與南洋海盜不同,其眾部屬分支甚多,且抗命之人,罪在首領,豈有西南夷全民皆抗命哉!末將此去,需得恩威並濟,效仿當年武侯平蠻之策,以攻心為上,方能使蠻夷誠心歸服大漢。不知末將之言,中丞相之意否?”
潛龍大悅,道:“文亮聰穎之士,響鼓不必重捶之,此言甚合吾心意。楚玉狐收取朱崖,不惜折損王師,盡滅海盜,乃是警示後來仿效者也。今西南夷,滇蠻抗命,挾裹其眾,罪在其首。文亮此去,可展大漢武威於滇蠻首領,而及恩澤於西南夷人。若如此,才能一勞永逸,成就其功。”
左超拜謝領諾,潛龍拔給左超精銳王師三萬人,驍勇將領五員,並授權其節制益州南部各郡軍馬四五萬人,合計七八萬人。
眾將見之,皆議論道:“聽說西南夷滇蠻有十萬兵馬,此番出征,兵馬少於蠻夷,恐怕難以平之。”
潛龍見眾將議論,只微笑不語,問左超道:“兵馬可夠用否?”
左超道:“末將聞之,善於用兵者,兵不在多。今蠻夷雖有十萬之眾,然分佈西南各處,我軍雖然總體少於蠻夷,卻有精兵三萬,足以將蠻夷各個擊破。丞相放心,末將以一年為期,只用此些人馬,定然要平定西南夷!如食此言,末將願按軍法從事!”
丞相聞言甚喜,才對諸將道:“吾非不願多給兵馬,只是西南之處山勢險峻、道路艱險,又不通馳
道,運送軍糧十分困難。若軍多,反倒累贅不便。所以才與三萬精兵,左文亮文武兼備,必能善用之。吾再令益州數萬兵馬為助,此行用兵之數就差不多了。你等見機而行,能戰則便進取,不能戰可暫退緩圖之。此事朝廷不急。”
眾意才解,於是潛龍又交代了其他事項,便令諸將去先行準備,定在來年正月二十日出師。
昔日華武帝時候大將,現已逐漸凋零,所在世的,也都年紀漸老,除五虎上將之外,諸如洪超、徐道、等將,都已經年老,徐然也已經五十多歲,任漢中太守。所以現在諸將當以北澤、展鴻、左超、楚月、盧飛、陳業等一批後起之秀為中堅。潛龍此後用兵,也多以少壯為先。
此番征討西南夷,潛龍又令鷹揚將軍盧飛、驍騎校尉邊班等人相助左超,又新拔軍中五員年輕將校為偏將,都歸左超指揮。令益州刺史向宗供應大軍糧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