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上黨,易手於吾。你本原住在此處,今仍可照舊在府中居住。你之房間什物,皆依舊未動。來此就跟你自個家中一樣,休要見外。”

王騰再三不安,對顧昭道:“孺子何敢受太守如此看重,若軍中同袍知之,恐有不妥。”

顧昭呵呵大笑道:“觀子不當人材威猛,也還是心思慎密之人。無妨,你住在此處,我還要教導於你。”

於是又問王騰:“可讀書否?且讀何書?”

王騰答道:“略讀一些,不曾精熟。讀過《左傳春秋》,其中道理,尚不能全明白知曉。”

顧昭嘆道:“誠如是,孺子可教也。你既然習武,志向當是為將統兵,可曾願意學習兵法否?”

王騰一聽大喜,便回答道:“孺子早有此志向,願意學習萬人敵。只是一時未得其便,叔父前番也曾傳授,然叔父自言不通兵法,正欲為孺子尋訪名師教授。一時匆促,不曾學習。”

顧昭笑道:“你叔父可謂是當今治世之良臣,然兵法武事,以吾觀之,非你叔父之擅長也。今你既然有此志向,吾心甚慰。且隨吾學習兵法與馭人之術。吾雖然未曾統兵征戰,但甚知兵書,尚能傳授教導你也。”

王騰聞言大喜,心下尋思顧昭作為一郡太守,胸中必然有所塊壘,今觀其言,定然無虛。遂離座向顧昭下拜,行拜師之禮。顧昭受了王騰三拜,遂讓其起身,道:“吾願觀世侄身手武藝。可為叔父表演之。”

王騰領諾,顧昭遂令人取來兵器,擺酒至中庭,令王騰於庭前演示武藝,顧昭於桌前坐而觀之,左右皆侍立。

王騰遂脫去外罩,緊束腰帶,手提丈二銀槍,當庭站定,拱手行禮畢,隨即舞槍獻藝,庭院之中,頓時風生水起。

顧昭舉杯而觀之,見王騰身手矯健,槍法如神,威猛有力,全然不似花拳繡腿,不禁嘆道:“果真萬人敵之材也!”左右皆看的入神,就連府中丫鬟侍女等人,也聞聲前來觀看。

王騰表演槍法完畢,遂又力舉庭院中五百斤石墩,連舉三次,眾皆驚駭。

顧昭便令王騰停止,讓其回桌飲酒,對王騰道:“吾年及四旬,華髮已生,人生過半,而志願尚不遂,慨嘆歲月無情,人生不待。今觀子後輩如此英武神勇,大漢當後繼有人也。”於是便下定決心,願意將平生之學傾囊相授王騰,將其培養成大漢一代名將。

新任上黨太守顧昭大為賞識王騰,一見大喜。顧昭與王扶類似,都有士大夫家國情懷,願意提攜後輩,為國家培植人材。

自此王騰又拜顧昭為師,跟隨顧昭學習兵法。

顧昭曾熟讀兵書,胸中甚有甲兵丘壑,又兼具馭人之術,可謂一時文兼武備之才。顧昭對王騰道:“兵法典籍

論述者甚多,然以孫子為宗,欲為將者不可不先學孫子兵法。”於是讓王騰先讀孫子兵法,不解之處,顧昭親自為其講授解惑。

顧昭道:“孫子兵法精髓,在於——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十六字要訣。用兵者如能達此境界,良將之材也。”詳細為王騰講授此十六字涵義。王騰前所未聞,大加驚歎,深為佩服顧昭軍事才學。

此後王騰白日裡便在官府軍中值守,晚間仍回至太守府中居住,跟隨顧昭學習兵法。顧昭有時外出巡視郡中諸縣,便令王騰跟隨。王騰公事之餘,每日仍然習武不輟,顧昭亦跟王扶一樣嚴加要求,不許其懈怠。

如此光陰荏苒,不知不覺又半年過去。

冬去春來,又將夏至,此時已經是順安二年五月夏日。新任冀州牧王扶已經領冀州職務半年,各方面皆大致安定,州中事務也全盤接手,王扶見已經在冀州初步立足,便想起王騰,於是便給顧昭寫信,問詢王騰情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