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325章 班師幽州凱歌還
章節報錯
左將軍楚月率漢軍在西蓋馬一戰擊破高句麗軍,高句麗國主死於戰陣之中,餘軍皆降,楚月便率軍奪取西蓋馬,收降眾軍,又遣軍平定上殿臺。
前者漢軍進軍西蓋馬之時,東胡肅慎、扶余等部皆在觀望之中,若見漢軍勝,便來投誠歸順,若見高句麗軍勝,便又相助高句麗拒命漢朝。只不過數日之間,見漢軍便擊破高句麗,國主兵敗身死,東胡諸國俱各自震驚,以為漢軍威武,不可抵擋也,於是便紛紛派出使者通款漢軍,表示願意歸順漢朝。
領英在遼陽城得報楚月平定西蓋馬,盡收取玄菟郡各地,遼東諸胡紛紛歸降,大喜,於是再傳令各部漢軍,可接受東胡等來降,令軍安定各地。又恢復漢四郡設定,劃定各自疆域,設定官署管轄。傳諭遼東諸國各安疆界,勿得侵犯。
領英見遼東已平,遂決議班師,令縱橫率兵從東部都尉撤回幽州。縱橫遂留部將王橫領三千兵駐守東部都尉,便率軍馬回至遼陽。入城與領英相見,領英在遼陽城大設宴席,犒勞三軍。
席間,領英對縱橫道:“我軍此番征伐遼東,歷時近半年,賴三軍將士英勇用命,幸得成此大功。今番若無海師相助,平定遼東者,恐需費時數年不可也。吾所嘆者,諸葛笑峰此時未能在座也。”言罷,黯然傷神。
縱橫亦為之扼腕,嘆道:“諸葛徵南人中之傑,軍中之龍也。此番上天不眷,功成身隕,為天之所妒,令人聞知惻然。”遂舉酒一杯,遙祝諸葛笑峰於泉下。
酒酣之時,領英又對縱橫道:“今遼東已定,吾意在漢四郡留軍駐守,東胡諸國疆域,漢不留兵,王驃騎意下如何?”
縱橫道:“然也,遼東諸胡苦寒之地,丞相如果留軍,供應輜重不便。且東胡諸國忌憚畏懼漢朝,若留兵於其地,反為不美。丞相即可效法當年諸葛武侯平定南中之例,不留兵,不置官署,令其自治,按歲納貢獻賦即可。丞相如憂慮其再反叛,便可令一大將屯兵於幽州以震懾之,遼東當可保安定也。”
領英聞言沉吟,遂舉酒而飲,對縱橫道:“當今四海已平,陛下欲要治理九州,安定萬民。王驃騎久在疆場,多負辛勞,今番又立有不世之功。陛下若召王驃騎回朝為官,王驃騎意下當如何?”
縱橫聞言,心下惶恐,遂離席避座對領英道:“騰不過北邊一武夫耳,幸得陛下與丞相接納,才略有微功於天下。古語言: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騰不過虛名而已,今平定遼東者,乃陛下天威,丞相英明之功也,騰焉敢居功?如陛下相召,騰自然從命。如丞相欲要再用騰,騰當不避嫌疑,出生入死再為大漢效命也。”
領英聞言遂大笑,便請縱橫入席,對其道:
“遼東諸胡,其心不定。吾只恐王師撤後,其再有變亂之舉,需得一資深上將在幽州彈壓之。然縱觀諸將,唯只有王驃騎可當此任。吾回朝之後,當向陛下保奏,仍以王驃騎領軍鎮守幽州,還望王驃騎不要卸甲,再為大漢鎮守北疆。”
縱橫稱謝,自此心知領英相知之意,於是更加欽服丞相。
領英遂在遼陽與縱橫商議遼東防務事項,前者領英上書朝廷,華武帝得奏,聞知遼東已經平定,大喜,於是下敕令嘉賞丞相,並詔命遼東、幽州等戰後事務,丞相皆可自主酌情處理之。
於是領英決定仍用驃騎大將軍王騰領軍駐守幽州,兼領幽州刺史,節制幽、冀兩州以及遼東等地軍馬十萬人,上書朝廷,請加縱橫太尉。以度遼將軍習甲領八千兵駐守樂浪、帶方,以大將軍陳功之子鎮軍將軍陳業領軍萬人駐守遼陽,將軍管奉率兵三千駐守新昌。縱橫麾下將領麻準、張牧等,仍各自領幽州兵馬,駐守幽州各處。縱橫與趙如霜、令狐申等率軍駐幽州薊城。其餘漢軍諸將以及燕軍降將,皆隨丞相班師。
東胡各國皆前來遼陽覲見漢相,進獻珍奇貢禮,以示歸誠之心。領英一一撫慰,遂令其等退居國內,勿要再起戰亂,如有紛爭難以解之,可請駐地漢軍做主為裁決。如駐地漢軍不能決之,可請幽州刺史為裁決,乃至請朝廷決之,漢朝必然公正處之。
高句麗國主已經兵敗身死,領英命以禮安葬之。便以其子李秀為高句麗國主,哈古、答裡花招等人,仍然輔佐李秀,相治高句麗。高句麗此戰之後,勢力大損,被迫奉還漢地,退居玄菟郡東北而居。漢軍本可以滅高句麗,然領英為顧全大局,兼顧遼東各國,仍然存留其國。
烏桓狼主歸誠漢朝,此番助戰有功,領英便上表請朝廷冊封烏桓狼主為烏桓單于號,其子桑哥為橫野將軍,賜漢地之物甚豐。烏桓狼主等皆心滿意足,便向漢朝稱臣,願時代作大漢東北之藩屬。
遼東已平,領英處理餘下事物完畢,便傳令漢軍班師。領英自四月從長安出師,九月班師,歷時將近半年。漢軍此番平定遼東,共投入兵力十五萬,其中幽州軍十萬。剿滅偽燕,收得偽燕降軍共六七萬人,其中一半遣回為農,一半補充漢軍。此戰耗費賦稅軍資甚巨,皆以冀州、青州與揚州等提供軍資輜重糧草。漢軍戰死者二萬餘人,傷五萬,偽燕與東胡各國共戰死五萬餘人,傷者無數,各地城池財物毀壞者亦不計其數,遼東一時流民又起,領英深感戰事刀兵之禍,於是調撥糧草,以賑濟幽州以及遼東各國。裁撤軍馬,令軍屯墾,並免去幽州賦稅三年。並嚴令遼東各國勿要再挑起戰事,如再起刀兵,漢軍到時,必然
不留其國。
昌武三年秋九月,漢軍自遼東班師。前者偽燕公孫貴等降臣二十餘人,行至新昌待命。領英遂令代理海師統帥王節,用海師戰船運載偽燕君臣,運至青州登岸,再經陸路前往長安。因遼東海上尚有海賊未清,領英遂命海師大將張寵領軍八千人駐紮遼東海上,一面清剿海賊,一面相助縱橫鎮守幽州。餘下海師,令王節統領班師揚州,仍駐紮長江口。
領英便帶領左將軍楚月、右將軍展鴻、後將軍左超、鷹揚將軍盧飛等漢軍將領,並軍馬三萬人從幽州班師長安,漢軍十餘萬,大部皆還得駐紮幽州。漢軍班師至薊城,領英停駐二日,又調整安排幽州軍馬部署以及官吏人員任用等。縱橫在薊城設宴,為丞相踐行。
奮威將軍北澤箭傷漸愈,已經能騎馬行走,此番班師,也隨軍來至薊城。北澤見諸將皆有任用,唯獨自己閒置,心中不服,於是在酒宴之間,前來見縱橫道:“今眾將都有任用,唯獨落下末將,末將箭傷已愈,還請王驃騎以任相授末將!”
縱橫道:“非不欲用你也。你今傷情稍稍恢復,還需得半年養息,方可領軍。現戰事已畢,你可再相養傷。”
北澤見縱橫不肯應允,於是便又前來領英座旁請求領英道:“末將慣於鞍馬,今久不在軍中,恐行伍生疏、刀槍生鏽。王驃騎是吾上司,吾不敢違其令,還請丞相為末將開言,准予末將回軍中領兵。”
領英見之大笑道:“北將軍乃王驃騎愛將,今王驃騎不給北將軍領軍,乃是愛惜奮威將軍也。將軍何不知王驃騎用心如此乎?”
北澤道:“末將傷情已無大礙,已經能乘馬,今遼東正缺將領,吾豈能安閒之?”
領英道:“將軍箭瘡方復,還未痊癒,得數月之後方可再領軍。如不休養足時,恐軍中馳騁,將箭傷復發,便誤將軍大事也。前番吾在襄平之時叮囑將軍之言,將軍今忘之乎?為將者當知怯也,若只一味持勇,不過一介武夫耳,何足道哉!有勇不如有學,王驃騎當年為奮威將軍時,鞍馬之餘,常夜讀兵書,手不釋卷。才得以成就當今名將。”
北澤聞言慚愧,便不再堅持,於是領受教誨,謝過領英與縱橫,退居帳中研讀兵書並諸子之書,半年之後,學問大進,其急躁之心得以抑制,其後多學,頗有儒將之風,後終成為漢朝一代名將。
偽燕降將姬超、鍾方、蓋班、史燎、焦勇等人,領英皆一一妥善安置留用軍中,並令其跟隨入長安面聖。而偽燕丞相歸海衛,自東部都尉降漢之後,便卸去所有軍權,並不問事,領英欲要為其請封漢朝官職,授以軍師之位,歸海衛婉拒道:“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吾身為大燕股肱之臣,然以全軍降敵,已經為世人所笑。吾今老矣,無意於世事功名,只願求得一清淨之所,潛身圖存以終餘生足矣。何敢再領官職乎?”
領英見歸海衛如此,乃知其心仍忠於偽燕,然念其東部都尉降軍之功,仍厚禮優待之。歸海衛並不有喜悅悲慼之色,小心謹慎,並不與人言語,每日只在帳中讀書。領英見此,遂不強之,令軍送其至薊城安住。今番班師薊城,歸海衛前來拜賀,領英遂請其入長安面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