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336章 聖主歸天薪火傳(完結)(第1/2頁)
章節報錯
卻說終南真人、國師公孫範,朝夕練習吐納之術,辟穀修得道果,年雖然已八十餘歲,尚鶴髮童顏,身體康健。華武帝登基建漢,前往長安朝賀,華武帝賜其終南真人、國師之號,以禮奉之,公孫範便隱居於終南山中。
昌武三年,公孫範遙觀星象,預言道:“偽帝公孫霸當死也。”未幾,公孫霸果然殞命於新昌。公孫範聞知嘆道:“公孫霸與吾乃宗族兄弟也,其以奸雄之資,起於遼東,欲要吞併海內,不過禍亂天下耳,今遭天譴而身死,其罪得罪於天矣。吾家族被其殺戮,不能雪恨,今已五十餘年,然此恨今日終得雪之。吾以天道助漢,得以見奸雄殞命。豈非天道迴圈,報應不爽乎?”
昌武四年春,公孫範又觀天象,見帝星紫霧瀰漫,中有兩星將墜。公孫範觀罷嘆息道:“天道不可違也,今歲又將有二帝昇天。”尋思將應在華武帝身上,遂入長安,請見華武帝。
華武帝正在長安大宴群臣,朝會天下各州刺史州牧。聞知公孫範前來,大喜,便起座相迎之,令其坐御座之旁,引見於群臣。公孫範拜謝,見華武帝心情舒暢,君臣盡歡,遂又不好提起此事。
宴會完畢,華武帝又留公孫範居長安宮中,問以天道。公孫範遂以言試道:“天道迴圈,無有定勢。陛下春秋已高,幸得天下平定,海內一統,身後可謂無憂也。”言罷,神情黯然。
華武帝聞知,已經知其意,便問公孫範自己年壽之數,公孫範不敢也不願隱瞞,便將天象實情告知。
華武帝聞言,卻釋然大笑道:“朕已經七十,在歷來人君中已經為高壽者。既然天命將至,朕當遵循天命。朕平生之願今已經實現。有潛龍丞相等相助太子中興大漢,朕不僅身後無憂、亦當無憾也。”
公孫範又勸慰華武帝道:“天象之事,變幻無常,陛下不必在意。臣當為陛下作法,祈禱上天增延壽命。”
華武帝制止道:“國師勿要違反天道,朕命在天,不可作法祈禱也,恐上天見責。”於是不許公孫範作法,泰然而處之。公孫範退而嘆道:“陛下可謂深明天道英明仁慈之主也!”
四月,隱王薨於建章殿,隱王乃末帝也,華武帝胞弟。順安元年即位,順安三十一年冬遜位,華武帝封其為隱王,在皇帝位三十一年,昌武四年夏四月薨,時年52歲。
華武帝聞報,心中哀傷,遂命奉常吳河主持舉辦隱王喪事,因末帝曾為君三十餘年,劉察等上奏應以天子之禮葬之,華武帝准奏,並諡末帝為“懷慜”。出殯之日,親自前往為之送行。回宮之後不久,便也染病。
劉察與文雄等聞知華武帝病,遂入宮看視,御醫為其調養治療,月餘,病不能好轉,華
武帝遂道:“朕天命將盡,非醫者所能為也。”於是便不再用醫者治療,劉察與文雄等見之,亦無法相勸。二人便商議道:“丞相尚在徐州,陛下年高,恐一旦駕鶴西去。需得召太子回朝,並告知丞相。”於是奏明華武帝,召太子回朝監國,且將此情告知丞相,華武帝準之。
六月上旬,太子從冀州回至長安,朝見華武帝,劉政見父皇病重,形貌瘦削,不禁大哭,與其母華玉凰、其妹劉香荷等日夜不停伺奉華武帝病榻之前。華武帝病勢轉重,見妻女眾人皆在側,便道:“朕即將歸天矣,你等皆來為朕送終,朕心甚慰。為何獨不見朕愛婿潛龍乎?”
文雄遂奏道:“陛下勿急,丞相已經從徐州返回,不日即將到長安也。”
華武帝聞言,面露笑容,遂吩咐眾人道:“你等且退,待朕靜待潛龍愛婿前來。”
六月初十,領英回至長安,不及回府,便直奔未央宮,前來見華武帝。華武帝聞知甚喜,精神煥發,從塌上坐起,宣丞相入內,領英入,至華武帝病榻前,見華武帝神性消瘦,心中不忍,伏地大哭道:“臣年初春時離開長安,陛下尚龍體康健,此不過數月,陛下竟然如此憔悴,令臣心如刀絞矣。”
華武帝遂命領英起,令坐於床前,執其手道:“生老病死,人之常理也。有何悲傷乎?朕年壽以足,無憾此生。年初國師入朝,告朕曰今歲天下有二帝命終,四月,朕弟隱王薨,現必在朕也,天命將終,需得順應之。”
領英涕泣奏道:“陛下英明神武,乃五百年少有賢明之君,今一旦棄天下而去,九州臣民將難掩悲傷也,令臣等情何以堪!”
華武帝笑道:“朕能見賢婿在榻前為朕送終,當無憂也。丞相不僅為大漢股肱,還是朕家人。朕平生之幸事,便是在西城得潛龍賢婿也。”便囑咐領英,以大漢江山、國事相托,請領英輔助太子,以完成中興大漢之業。
領英含淚應允,勸慰華武帝善保龍體。退而與劉察、文雄等道:“吾欲作法祈禱上天,以延陛下壽命。”
劉察道:“前者國師曾欲要為陛下作法延壽,陛下言天命不可祈禱,詔命制止。今丞相雖然有愛護陛下之情,恐陛下不許也。”
正商議間,忽然華武帝派近臣傳命,說自知天命將歸,丞相知曉奇門遁甲陰陽之術,特令丞相等勿要以此作法祈禱上天,恐違背天道,上天將見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