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道:“王子如果投降,漢朝必然治罪,且宜先守之為上。”於是不等李秀開言應允,便吩咐關閉城門,急召軍馬守城。

然而為時已經不及,高句麗軍一時尚未聚集,楚月與令狐申已經率六千騎馳至南門之下。楚月令三千軍下馬,列陣攻

打南門,令狐申領三千騎在後助陣射箭為掩護,南門處聚集得千餘高句麗軍士,尚未部署防護,便被漢軍箭陣射退,楚月身先士卒,率百餘精卒衝至城門之下,遂一陣猛攻,殺散城門下軍士,進駐南城門。高句麗軍便逃入城內,將城門關閉。

楚月一時不及搶入城門,見城門關閉,遂令軍中速從城邊運來一根千斤巨木,以繩索綁縛,以數十軍士共抬之,運至城門前衝撞南門,高句麗城上軍士皆被令狐申箭陣射得不敢露頭,數百軍士在內堵住城門。然漢軍用巨木撞擊,連撞五十餘下,終於將城門撞破,堵城軍士四散奔逃,楚月遂率軍進入國內城,衝上城牆,殺散守軍,令狐申遂率三千騎衝入,便奪下國內城。

高句麗軍不敵漢軍,皆逃散。李秀欲要出逃,卻被令狐申騎兵所截獲,帶來見楚月,楚月道:“你乃高句麗世子李秀?今可降順,便赦你罪。”

李秀道:“吾歸降大漢之心久矣,怎奈左右掣肘,今既然被擒,願意歸順。”於是投降漢軍,將國內城輜重等皆交付楚月。楚月道:“世子既然歸漢,即可勸慰你父率兵反正,吾將向漢朝保奏你父子等人,赦免你國前番相助偽逆之罪!”

李秀道:“吾父固執己見,不可勸降也。今番貴軍已經奪取我國都城,盡佔輜重糧草,吾父在東部都尉之軍無有糧草輜重供應,將不能久持,貴軍便可勝也。”

楚月道:“甚好,你且安定城內軍民。待大漢平定遼東之後,再做安置。”於是便盡收國內城軍馬輜重,絕斷高句麗國主所領之軍糧草供應,傳捷報與領英。

楚月自率六千騎突襲高句麗國內城,自午夜子時從東部都尉出發,奪取國內城只用一日半時間,六千人馬折損甚微,領英接到捷報,方不到三日時間,領英見此不禁嘆道:“楚玉狐(楚月字玉狐)用兵神速,可比古之名將也。陛下昔日五虎上將皆已經年老,大漢將來之名將,能與五虎相比肩者,當在北、楚等人之中矣。”遂嘉賞楚月,傳令陳業率軍準備,若高句麗軍馬回撤,便可趁勢擊之。

領英尚憂慮方虎崔英所部七千軍與高句麗軍形成掎角之勢,尋思二人亦為驍勇之將,需得猛將前來敵之,於是便傳令縱橫,調其麾下猛將麻準與將軍展鴻前來,縱橫遂令二將前往東部都尉相助領軍,以敵方虎、崔英。

高句麗國內城已經陷於漢軍之手,半日後高句麗國主聞知,大驚道:“如何便失了國內城?”

報信軍士遂將漢軍輕騎突襲國內城之事詳細告訴高句麗國主,並說王子已經降漢,輜重糧草盡被漢軍所奪。

高句麗國主大怒道:“不肖子安敢如此!吾必殺之!”便對帳下道:“漢軍襲我國都,盡

奪我糧草輜重,吾軍若缺糧,便不能在此久持,爾等有何良策?”

帳下道:“國主提兵前來相助公孫燕主,乃至被漢軍攻陷都城!今已經不能在此久駐,且回軍復奪國內城。”

高句麗國主道:“吾軍若回,公孫燕主軍必將敗,似此如之奈何?”

帳下皆道:“國主自保不暇,尚還顧及他人乎?今若不早回,我軍失去糧草供應,將大困於此,皆為漢朝所擒也。”

高句麗國主無奈,只好令人知會方虎崔英二人,說都城被襲,糧草被奪,欲要回軍奪回,請二位將軍轉告歸海丞相率軍突圍。又一便安排人馬,準備待機撤離,以奪回國內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