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305章 漢賊殞命國將滅(第2/2頁)
章節報錯
公孫霸道:“朕已經預先為丞相留有一道詔書,卿與丞相,皆朕之倚靠。朕亦知你二人前番不和,今大燕大勢已去。朕還望卿與丞相,捐棄前嫌,共相一心輔佐太子,朕在九泉之下便瞑目也。”
汪謙奏道:“臣安敢不遵陛下之命!”
公孫霸又召來公孫鵠,授其統領御林軍軍權,秘囑咐其好生保護公孫貴。又傳令讓方虎、崔英二將入見,對二人道:“二卿之父,與朕不僅為君臣,還有袍澤兄弟之情。今朕將撒手西去,你二人可盡力相輔佐太子。”二將跪泣領命。公孫霸前番已經將其
二女許配給方虎、崔英,所以二人還是其駙馬。
公孫霸安排好後事,對汪謙說自己死後,可暫先不必發喪,將其遺體裝殮,運至帶方郡家鄉安葬,不必以帝王之禮。公孫霸本遼東帶方郡人,帶方郡乃其桑梓故里。又託付汪謙護衛公孫貴東走高句麗之事,囑咐群臣完畢,遂費力坐起,慨嘆數聲道:“悠悠蒼天,何薄與朕乎!”遂於夜半氣絕而亡。公孫霸早年起於遼東,驍勇善戰,威震東胡諸部,遂被漢朝任命為代方郡守。順安年間,中原民變,公孫霸趁機率遼東勁旅入中原平亂,因功被授以幽州刺史,窺見漢朝頹弱不振,中原防守空虛,便生不臣之心。於幽州起兵,侵佔漢地,吞滅漢朝諸侯,入主中原。又率軍擊敗剿滅涼州刺史第五均,遂佔據長安、洛陽,篡位建燕,欲要吞併天下。然不能克南方,數次用兵受阻,又被漢中王劉建夏所擊敗,便又盛轉衰。公孫霸佔據中原十餘年,篡取尊位不過三年,便兵敗北逃,一敗再敗,退至遼東,又據遼東恢復帝號,與中原分庭抗禮,亦不過三年,便被漢軍圍剿,即將亡國。公孫霸在偽燕亡國前夕病死,時年65歲,時昌武三年夏六月下旬也。
公孫霸已死,汪謙等遵照其遺命,秘不發喪,奉其子公孫貴為主,汪謙主持朝政。
歸海衛正在且慮駐守,忽然聞知燕軍海師全軍覆沒,歸海衛亦驚懼,恐影響軍心,便將燕軍海師敗績訊息隱而不發。正在尋思對策,不數日,忽然又接到偽燕使者密詔,言陛下已崩,將太子託付於丞相與大司農汪謙二人。
歸海衛見詔書不禁大驚,心中方寸已失,良久,跪地泣對使者道:“大燕危急,陛下已崩,此誠雪上加霜,今三軍駐紮且慮,該如之奈何?”
使者道:“丞相統領大燕軍馬主力,干係甚大。陛下已經昇天,託付丞相以掌大權,大燕之命運,皆在丞相手中。丞相豈能言如之奈何乎?”
歸海衛聞言便收淚,謝過使者,回命少主公孫貴道:“殿下且依照陛下臨終安排行事,臣當領軍護衛殿下東走高句麗。”於是便召集眾將,將公孫霸已經崩亡訊息告訴諸將,諸將聞知,皆駭然無語。
歸海衛道:“陛下已經昇天,我軍海師也覆滅,遼東勢必不可守也。今吾且慮之軍已經陷入賊軍四面包圍之中,勢必不能久持。陛下臨終之前既然託付吾掌軍中之事,吾意不可再駐守且慮,宜率軍東走新昌,護衛殿下入帶方、樂浪二郡,方可圖存。”
燕軍諸對此亦無良策,只得擁戴歸海衛,聽其號令從其命。輔國大將軍蓋班道:“陛下已崩,我軍震恐。丞相在且慮之軍尚有五萬之眾,如若盡行棄守且慮,動靜頗大,且吾軍輜重糧秣已為賊
軍所奪取,軍中存糧不多,勢必難以供應五萬大軍用度,丞相如何東撤?”
歸海衛道:“蓋將軍此言,吾亦思慮之。今事急之時,可從權宜之計,吾且擇且慮城中精銳人馬二萬人先行撤出,餘者留下守城,以護衛我軍東撤。能撤便撤,不能撤者,吾已經不能顧及。”
蓋班道:“若如此,留守軍馬必將不敵潛龍,恐將盡陷於賊軍也。”
歸海衛道:“此已經不能顧及,我若帶軍多,又恐輜重糧草不能供應,難於速行,反而為我軍之累也。”
蓋班道:“丞相若棄下此軍,必將為潛龍所收降也。”
歸海衛嘆道:“潛龍之所以久圍且慮而不攻者,意在不戰而下。其人愛護士卒,不欲多有殺傷。今吾軍已經敗局已定,軍馬又不能盡撤,且任其自便罷,潛龍善待士卒,其跟隨我等受其累,反而不如歸降潛龍。”於是計議以定,準備從且慮撤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