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出日勝問道:“陽信可有賊軍把守?”

蘇則道:“陽信彈丸小城,即便有賊軍把守,也必然不多。然以吾之見,不若取柳國為上。”

雲出日勝又問道:“若如此,且從柳國登岸,我軍有三萬人,賊軍主力皆在遼東,其中原各處駐軍定然不多,今且先令一萬軍登岸攻擊柳國。”

蘇則道:“將軍奉命率師前來襲擾中原,只是為使遼東賊軍回援也。以吾之見,將軍可分軍為二,一部襲擾冀州渤海,一部襲擾青州東萊。賊軍主力皆在遼東,今冀州、青州二地,兵馬必然不多,趁賊軍尚未回援之時,我軍迅速登岸攻擊,一萬五千人足可以攻奪二郡也。待其

軍來援救之時,我已經盡取二郡財物輜重,又入海矣。”

雲出日神聞言稱善,便道:“蘇將軍此計甚妙,就按照蘇將軍之策,吾與萬泰、葉雙二位將軍率一萬五千人攻擊渤海郡,蘇將軍可與仇將軍率一萬五千人襲擊青州東萊。”

仇尋道:“若諸葛嶽海師前來,該當如何?”

蘇則笑道:“仇將軍多慮矣。諸葛嶽海師不敢走深海,只能沿岸航行,而我軍海師可以走深海,即便其前來,大洋之上四通八達,其又能奈我何?”

雲出日勝道:“以吾料知,諸葛嶽若率海師來,當走海岸,其船又不如我軍戰船行進迅速。待其來時,我已經登岸攻擊得手矣。”

眾將便遵雲出日勝之令,分軍為二,蘇則與仇尋率領一萬五千海師又從海上南下,準備襲擊青州東萊郡。

雲出日勝便航行至渤海郡海岸邊上,尋見風平浪靜之處,命萬泰、葉雙二將領一萬海師登岸,自己領五千海師駐紮海邊,等候二人訊息。此處海岸為一片沙灘,岸上亦無軍駐守,只有少許漁民在海上捕魚,見偽燕海師登岸,大為震怖,皆棄船登岸而逃,萬泰命軍士捉住一人,令其為嚮導。

萬泰、葉雙便領一萬燕軍乘坐小船登岸,各取兵器在手,一齊向柳國而來。時海師皆無馬,所以萬泰、葉雙二人亦步行帶軍前進。

渤海郡太守王所率兵駐守柳國,已經得知燕軍登岸訊息。遂將三千軍在柳國相待之。王所前番接得領英軍令,已經在柳國至海上道路設定許多陷坑與套索,當地居民聞知燕軍欲要從此出登岸,都已經逃走。

萬泰與葉雙率軍一路前行,嚮導說漢軍在道路上設定有陷坑套索等,需要小心在意。萬泰便命百餘人為前隊,在前開路,一路上果然有不少陷坑,於是填埋陷坑,又去除套索等。所以行軍甚慢,一日之間方才走了不到五十里。

燕軍行了將盡二日,方才到達柳國,見漢軍據險而守,果然易守難攻。萬泰與葉雙便引軍攻擊,張所領三千軍在柳國要塞上奮力拒戰。燕軍雖眾,然萬泰、葉雙皆是海師將軍,又無攻城器械,陸戰非其軍所長,攻擊半日,柳國安然無恙,燕軍軍力將竭。

萬泰與葉雙見天色將晚,遂準備歇軍,次日再攻城。忽然雲出日勝派來傳信軍士傳命,說發現諸葛嶽海師已經到達冀州海岸,令二人速帶領軍隊撤回海上。

二人領命,便帶軍連夜撤去,道路已經修好,不到百餘里路程,一夜便至,遂登岸上船,出海而去。燕軍方撤離不到兩個時辰,諸葛嶽海師便航行至此。

雲出日勝襲擾冀州無功,退回海上,對萬泰、葉雙二將道:“諸葛嶽既然來此,我且先在海上待之,三日之後,蘇則與仇尋

必然有訊息,若偷襲青州得逞,吾便揮師向青州助戰,如不能得手,二人必然返航與吾會師,合軍再戰諸葛嶽,定能取勝。此番雖然偷襲無功,然而能夠破漢軍海師,也是大功一件也。”於是便率海師停留在渤海之上,等候蘇則、仇尋二將訊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