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今番只需以一萬步卒守狄道,末將與左將軍統三萬軍便能取下金城。”

封傳車道:“兵貴神速,事不遲疑,今趁敵軍未有應備之時,我軍三萬步騎一齊突襲之,金城彈指可定也。”

於是令將軍趙震領萬軍守狄道,蔣道率萬人從狄道只撲金城,封傳車率兩萬騎兵,略定大夏、袍罕、河關,再揮師北上,只搗金城。

郝昌與顏芝皆屯兵於金城防守,大夏、袍罕、河關等處,守備薄弱,封傳車軍至,各處燕軍皆望風而走,要麼就紛紛投降,於是二日之間,封傳車又略定大夏、袍罕、河關等地,便揮兵只向金城而來。只一日時間,便殺至金城,蔣道一萬步卒見之,隨之也迅速殺到金城下,二將會師,列兵城下,擂鼓攻城。

郝昌與顏芝聞報說漢軍已經從狄道出兵準備攻打金城,便傳令佈防,方還未有佈防齊備,漢軍三萬人便兵臨城下,猶如黑雲壓城之勢,郝昌在城上見之大驚,急忙尋見顏芝說道:“不想賊軍如此神速,今恐金城不能守,太守且與吾率軍走姑臧罷。”

顏芝道:“吾守金城,如何能不戰棄城而走?”急忙登上城頭看之,果然見漢軍三萬餘眾,軍陣威武,非同一般,顏芝心中震懼,膽戰心驚對郝昌道:“賊軍方攻陷狄道不過月餘,狄道不過二萬賊軍,今如何有如此之眾?”

郝昌道:“漢中賊軍甚為彪悍,其猛將亦不少。今三萬之眾,盡皆精銳,非吾金城萬人能敵,此必是賊軍軍師潛龍又增派騎兵相助戰。太守且率兵走罷,還可以保全軍馬,若與賊戰,恐盡都折損與此。”

顏芝道:“吾軍尚有萬人,不可不戰而退,且先戰之,如不能守,再做進退。”

封傳車一邊率兵攻城,一邊傳諭金城燕軍,如獻城投降,皆可赦免留用。顏芝雖然指揮軍士守城,然燕軍見漢軍如此之勢,皆無戰心,抵抗不力。不過一個時辰,南門一角便被漢軍攻陷,蔣道於是指揮攻城軍士,從此缺口湧入,漢軍遂攻上城牆,殺散燕軍,斬關落鎖,開啟金城南門,封傳車便率領騎兵湧入。

郝昌已經做好敗逃準備,見漢軍已經攻上城牆,便對顏芝道:“太守如果還不走,必將被賊軍生擒。”顏芝方坐在城頭,手捧《春秋左傳》大聲朗誦,以激勵軍士守城拒戰,不聽郝昌之勸。郝昌見此,對顏芝道:“太守滿腹經綸,即便被賊俘虜,尚還能見信而受重用。末將一介武夫,不敢為賊軍所得。”隨即便引了本部人馬五千人,匆匆從北門而出,向姑臧而走。

漢軍已經攻陷金城,封傳車、蔣道率軍入城,燕軍皆降。顏芝仍然正襟危坐城樓之上,大聲誦讀左傳。有降軍告知封傳車道:“郝將軍已經率本部兵從北

城逃走,樓上坐者,乃金城太守也。”封傳車遂帶兵上樓至其前,顏芝並不顧,依然誦讀,封傳車道:“郝昌已逃,金城降陷,戰爭已停,太守可停止誦讀矣!”

顏芝仍然不顧,又誦讀一篇完畢,方擲書於地道:“吾雖然不能守金城,乃至兵敗城破。然吾詩書禮儀世家,身為聖人門徒,不可降武夫也。”

蔣道大怒,欲要上前執之,封傳車止住道:“此人詩書世家,學問之人,正是漢中王所欲要招納者也。”

封傳車遂對顏芝拱手為禮道:“太守自詡為聖人門徒,頗知詩書禮儀,奈何見國賊篡漢,仍然附從跟隨,相助王莽董卓呢?”

顏芝聞言,滿面羞慚,不能答言。

封傳車遂又道:“今漢中王堂堂天潢貴胄,舉兵欲復興漢朝。將禮尊優待天下士人,今太守如能棄暗投明,漢中王必然奉太守為上賓。太守也可贖免相助偽燕之罪,再維護大漢綱常也。”

言罷,親自上前,扶其起身道:“吾乃漢朝前太尉封章之子,今為漢中王麾下左將軍,與漢中王併力除賊扶漢,今若蒙太守不棄,願與太守結為兄弟。”

顏芝聽聞封章,不禁心中震動,見封傳車又如此禮待,遂投誠漢中王,對封傳車下拜道:“在下隴西顏芝,敬服將軍虎威,今願意歸降,望漢中王收納。”

封傳車大喜,遂扶起,與其結為兄弟,封傳車長顏芝三歲。見顏芝學問淵博,在金城深有民望,便仍讓其領金城太守之職務,將狀況發書告知潛龍。

原來顏芝出身隴西經學世家,其祖上是後漢時期經學大師馬融門下高徒,遂世傳學問,顏芝亦自幼習授家學,年二十,名聞隴西,被舉為孝廉,後入仕漢朝為官,公孫霸定取涼州,以為其有才學,便令其領金城太守。相治金城數年,多有政績,民望甚隆。顏芝精通學問,不習兵戈,雖然與郝昌有萬人駐守金城,然而被漢軍一攻擊破。封傳車深知建夏欲招納天下士子人望,又耳聞顏芝聲名,所以才折節令其降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