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離洛陽。

武兼文已經奪取谷城,文雄與封傳車便提大軍前來,次日,漢軍八萬人便進至洛陽西郊,文雄傳令全軍圍城。少許,獨孤虎後軍亦到。

歸海衛登城視之,見城下漢軍鋪天蓋地,旌旗如雲,圍城三匝,不禁心中驚懼,遂令公孫鴻引四萬軍在城上拒守,又急令民眾速速運出城中輜重。

十萬漢軍三面圍困洛陽城,文雄先傳令城中,可獻城投降,只給一日時間,一日之後,若不投降,即麾軍攻打。

洛陽城中人心大懼,皆欲要出降,然燕軍尚未走,不敢輕動。歸海衛傳令燕軍嚴加戒備,一面又連夜運出輜重千餘車。

次日晨,燕軍仍不投降,文雄隨即令大軍攻打,漢軍十萬人,三面攻打洛陽城,燕軍三面拒戰,漸不能支,到日中時分,西門即被武兼文攻陷。

公孫鴻見西門被陷,急忙告知歸海衛,說漢軍即將入城,可率軍撤離。歸海衛心下著慌,遂棄下未運出輜重,傳令全軍撤離,又傳令將府庫焚燒,急忙帶領護衛軍數千人從東門而出,公孫鴻即率領燕軍三萬人棄城而去。一時不能盡撤,又有萬餘軍滯留城內。

洛陽城內大亂,奉命焚燒府庫燕軍,見歸海衛、公孫鴻已經逃離洛陽,遂不燒府庫,守住府庫待漢軍前來驗收。武兼文攻破西門,帶軍進入洛陽城,大部燕軍已經逃走,武兼文遂命軍佔住城內各緊要之處,此時獨孤虎、盧飛等將已經率兵從洛陽南北二門入。萬餘燕軍不及走脫,遂為漢軍所俘獲。

文雄率軍入洛陽,城內百姓皆伏道相迎。於是漢軍入洛陽,封偽燕皇宮,收其府庫。文雄聞知燕軍未有焚燒府庫,遂重賞撫慰之。又安定城內百姓,傳捷報於領英。封傳車、武兼文、獨孤虎三將,又率精兵六萬人,向東繼續追擊燕軍,所過之處,紛紛歸降,燕軍兵敗如山倒,洛陽一失,司隸全境便望風歸順。漢軍二日之間,便光復河南,封傳車等三將收取陳留、河內、東郡,率兵進至冀州魏郡,歸海衛與公孫鴻領敗軍逃至鉅鹿。

領英聞知洛陽已下,便從新安進至洛陽。傳捷報與關中,然後傳令封傳車等三將勿要深入,可暫時收軍,駐紮司隸境上待命。領英對文雄道:“洛陽已定,宛城尚有公孫車所部燕軍,今可令其獻城投降。如不降,我軍便可攻打拔之。”

文雄道:“燕軍大勢已去,公孫車如不降,必然被我軍所殲滅。吾料宛城內燕軍士氣已喪。請軍師命雄領一支軍前往,容吾前往說服宛城燕將,可讓宛城不戰而降也。”

領英聞言大喜,遂讓文雄領兩萬軍前往宛城,文雄來至宛城,傳書於城上道:“洛陽已經為漢中王所有,今你等皆原為大漢軍民,偽燕大勢已

去,何不棄暗投明,歸順漢朝呢?如死守孤城,救援斷絕,唯有死路一條也。”

宛城內燕軍已經被圍一月有餘,斷絕救援,城中軍糧已盡,軍心動搖。公孫車不知洛陽已經失去,只盼公孫霸發兵來救。今又見文雄率兵前來,傳書說洛陽已陷落,公孫車聞知大驚,城內燕軍聞知遂士氣全無,只待投降活命。公孫車與韓傑、郭奮商議道:“此恐是賊軍詭計,不可親信之。”

韓傑道:“果如洛陽丟失,陛下已經棄我等,將軍率眾出降,亦不為錯也。”

郭奮道:“將軍可向漢軍請糧,派人前去洛陽檢視,如果然失陷,再降未遲。”

公孫車尋思無計,於是只好依從郭奮之言,在城上出見文雄道:“貴軍攻陷洛陽,有何證據?”

文雄道:“公孫霸已經拋棄你等,撤離洛陽逃往冀州。今洛陽已經在吾軍手中,你等還尚在負隅頑抗耶?如你等不信,可差人前去看視。”

公孫車聞言甚驚,遂對文雄道:“貴軍圍宛城三十餘日,水洩不通。城中已經無可食之物。煩請貴軍饋贈軍糧,以解一時之急。待吾查明洛陽失陷屬實後,即開城出降貴軍。如何?”

文雄道:“悉聽尊便。軍糧吾可以現給你軍解急。然若看視之後不降,將軍可得三思。”

公孫車道:“吾今被圍,瀕臨絕境,豈敢再與貴軍相詐?”隨即派遣心腹人前往洛陽試看。

文雄放其入洛陽,遂讓章武饋贈宛城燕軍一日之糧。

次日,公孫車使者從洛陽回宛城,報告公孫車,說潛龍已經率軍進駐洛陽,厚待洛陽人民並燕軍將士家眷,陛下已經逃往鄴城矣。

公孫車聞言,遂向北而拜道:“非臣不忠於陛下,陛下已經拋卻臣等,今宛城數萬將士,堅守月餘,不能得到救援。臣欲保全全軍性命,不得已而降敵,還望陛下恕罪。”

遂在城上打起白旗,令宛城燕軍五萬餘人,開四門,棄械投降漢軍,歸誠漢中王。燕軍皆已經捱餓數日,巴不得出降。見公孫車下令投降,遂大喜,爭先恐後出降。於是章武引軍佔據宛城,將燕軍收編,燕將公孫車、韓傑、郭奮等、也一併任用。

領英聞知宛城已經出降,大喜,遂召章武率軍入洛陽。章武便令老將洪超、徐道率軍三萬駐守宛城。自與文雄、趙山率將軍展鴻、左超、陳業、楚月等將近十萬人馬,前至洛陽與潛龍會合。

前將軍成功率兵入洛陽,領英出城相迎,執章武之手道:“將軍不負漢中王重託,率荊州之眾,從南陽進軍,終能助我軍取下洛陽,今使宛城不戰而降者,乃前將軍之功也。”

章武謙遜拜謝。領英又謝軍師趙山道:“輔佐前將軍成就此功者,雲峰功不可沒。”章

武令偽燕降將公孫車、韓傑、郭奮等拜見潛龍,三將出而拜道:“軍師威名,末將不敢不服,今願意歸順麾下,立功贖罪,還望軍師收納。”

領英遂一一扶起道:“諸位將軍棄暗投明,歸順漢朝,亦是大義之舉。”撫慰之,仍委以將軍領兵之職,受章武統轄。

遂請入洛陽城,設宴款待章武、趙山等荊州將領。命大軍在洛陽休整,等候命令再做進取。

公孫霸駐兵太行山,得知公孫貴已經撤離至鄴城,歸海衛、公孫鴻也撤至鉅鹿。便率五萬餘軍從太行山撤走,東走鉅鹿而來。縱橫遂佔據了太行山,將戰況報與領英。

領英聞報大喜,遂回書縱橫,嘉賞之。令縱橫先收整幷州軍馬,相機在攻取冀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