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霸接到房圍上奏,心中沉吟不決,便召歸海衛問道:“今賊軍逼近北原,聞人昭遠堅壁不戰,此果然可以禦敵乎?”

歸海衛奏道:“臣料聞人昭遠必有所倚仗,方可敢如此耳。賊軍十餘萬人逼近北原而不敢進者,必然是忌憚聞人昭遠防守嚴密也。”

公孫霸道:“如朕下令聞人昭遠出戰擊賊,可能退賊兵否?”

歸海衛道:“賊軍遠來,欲求速戰,我軍若出戰,正合其意。臣以為聞人昭遠堅壁不戰者,為在與賊軍相持月餘,待其糧盡退兵也。今番若令出戰賊軍,恐擾亂聞人將軍部署,陛下不宜讓其出戰。”

公孫霸道:“朕親鎮長安有兵馬二十萬人,多於賊軍四五萬。朕必不畏懼漢中偽王。且傳令聞人昭遠堅守,待朕再派遣房圍等統兵相助,再趁勢可擊賊軍。”於是公孫霸又遣輔國大將軍房圍率兵三萬進至北原,相助聞人策抵禦漢軍。再遣虎賁將軍葉虎,統領兩萬人馬,從右扶風前來北原協助禦敵。

領英率軍進駐渭水,見燕軍大營前列鹿角數重,又挖有長塹,設定障礙,壁壘數百座,以弓弩手駐守防備,又以二百張諸葛連弩佈置營壘之前,其防禦守備十分嚴密,不管用騎兵還是步兵或是戰車等,如要從外硬攻而入,皆非易事。領英嘆道:“聞人策善於防守,非吾所能及也。今番吾見此陣勢,尚一時無法破之。”於是傳令蔣道、徐然二將,先勿要進軍,且駐軍渭水。

領英尋思,若率軍硬攻聞人策軍,勢必損失慘重。今只有誘其出戰,再尋機破之。然而聞人策並不出戰,領英一時無計可施。

領英正在尋思如何誘惑聞人策出戰,忽然接到軍報,說公孫霸又派遣房圍、葉虎二人統兵五萬前來助戰,領英大喜道:“今可以讓燕軍出戰矣!”

眾將不解,問道:“燕軍增兵,非我軍之福。軍師不以為憂,反以為喜,是何緣故?”

領英笑道:“聞人策防守嚴密,令吾軍無隙可乘。我若以十四萬大軍強攻之,雖然也可以攻下聞人策渭北大營,然恐吾軍得折損過半。今聞人策堅壁不戰,欲要使我軍糧盡退兵,吾正無策。公孫霸遣房圍葉虎二人前來,以吾料之,房圍、葉虎非聞人策麾下之將,二人前來必欲建功,吾正可以設計誘二人出戰,二人非吾之敵,如中吾之計,聞人策將不得不救,吾再趁勢攻擊燕軍,便可克敵制勝也。”

眾將皆稱軍師神機妙算。於是領英探知得房圍、葉虎兵已經至北原。便令徐然、蔣道二人,統領三萬軍從渭南繞道進取郿縣、武功,欲要取下右扶風。

房圍、葉虎二人引軍至渭北,聞人策令房圍軍守右翼,以防漢軍繞道突襲扶風,以葉虎守左翼,以防止封傳車

軍突襲。囑咐二人以防守為上,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戰漢軍。【~¥愛奇文學@&免費閱讀】

二人雖然領命,然自持為公孫霸愛將,受公孫霸直接指揮,並不將聞人策命令放在心上。

房圍探知得漢軍三萬人繞道偷襲郿縣、武功,便請命聞人策,欲要率本部軍阻截。聞人策道:“此是潛龍誘我出戰之計也,其必然不會偷襲郿縣、武功,只是以此為迷惑也,我軍不宜出戰,以免中計。”

房圍道:“郿縣乃吾所守,如被賊軍偷襲,此失地之責,吾承擔不起。”

聞人策笑道:“郿縣、武功在我之後,潛龍如敢派軍前來,將陷於我軍夾攻之中,必然有來無回,房將軍儘可放心也。”

房圍心中將信將疑,次日,哨騎來報,說漢軍三萬人已經渡過武功水,繼續進犯,距離郿縣不到百里。

房圍大驚道:“賊軍果然是奔郿縣而來,如其佔領郿縣、武功等處,斷我後路。再兩相夾攻,我軍當敗。鎮西將軍用兵迂腐,一味防守,將坑害我軍也。郿縣是吾所守之地,不可不前往救之。”於是便不顧聞人策將令,擅自率部下三萬人,前來阻截漢軍。

領英聞知房圍軍動,便速傳令文雄,令後將軍獨孤虎率領精騎二萬人,從渭水之南而進,追抄房圍軍三萬軍之後而來。

蔣道、徐然領三萬軍,渡過武功水,前至郿縣而來,行至土山堡,忽然西邊大路上風塵滾滾,只見一彪燕軍正蜂擁而來。蔣道、徐然便令軍停止前進,列陣相待。

房圍率三萬人馬追至漢軍於土山堡,也列陣扎住陣腳,房圍全身披掛,繡袍金甲,提刀出馬大罵道:“大膽漢中偽王逆賊,侵犯大燕疆土,安敢偷襲我郿縣?且吃我一刀,留下首級!”

徐然即提槍出馬道:“吾奉漢中王之命光復大漢疆土,有何不妥?念你還尚有勇武,於漢中王有可用之處。且率軍歸降,吾便赦你性命。”

房圍大怒道:“無名鼠輩,安敢藐視吾耶?”隨即怕馬舞刀,只取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