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99章 水淹奇策敵不識(第1/2頁)
章節報錯
順安30年春正月,漢中王劉建夏率幕府在南鄭舉辦春節慶典大會,一切依照漢朝制度禮節辦理。建夏稱王之後,在南鄭建立宗廟,設高祖牌位,並於左邊供奉孝文、孝景皇帝等前漢十二帝之位,右邊供奉光武、孝章皇帝等後漢牌位,後面再供奉昭烈皇帝牌位。燕軍入漢中時候曾被公孫霸下令毀壞。建夏奪回漢中,又重新設立。
漢朝素有春節祭祀鬼神,祭拜祖先之習俗。建夏設俎豆,三牲太牢以為漢朝宗廟犧牲獻祭。率世子劉治夏並幕府文武文雄、封驛,並漢中太守官吏等人眾,一齊前往宗廟祭奠。
建夏率群臣向宗廟牌位行三跪久仰之禮,再三祭拜,焚香禱告道:“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孫劉建夏德力薄弱,致使遼東國賊猖獗,顛覆大漢。建夏不能剿除國賊,憂心如焚,寢食難安。今不肖子孫劉建夏年已六旬餘,然賊寇尚未滅。若祖宗有靈,當護佑建夏當在有生之年,恢復大漢。”
禱告完畢,遂令世子劉治夏上前行禮祈禱,祭拜先祖。
正月,漢中太守李昂病逝,建夏親自為其治喪。撫其棺流涕道:“孤當年困居西城彈丸之地,蒙太守率漢中相從,建夏遂得以有今日。太守於漢朝復興,當有起始相助之功也。”遂依漢朝郡守之禮節,葬李昂於米倉山下,厚加撫卹李昂家族。
建夏於順安初年被貶西城之時,漢中太守李昂便結交之,贈以軍馬錢糧,處處關照。建夏得以藉助漢中、上庸兩地在西城立住腳跟。後諸侯混戰,李昂率漢中背離益州刺史部歸於建夏麾下,又與建夏結為親家,深得建夏所信賴尊重。李昂遂一直任漢中太守,其人有理民之能,治理漢中,甚有政績,稍能領兵。在漢中太守之位長達三十餘年,亡年七十餘歲。
建夏遂又讓文雄兼領漢中太守,文雄前番被削去軍師職務,尚未恢復。本欲請辭,封傳車出奏道:“漢中為殿下幕府所在,漢中郡守之位,非文武雙全、人望不厚者不能任之。兼武雖然一時失誤,削去軍師之職。然殿下目前漢中群僚者,無有比兼武更適合者。請殿下令兼武領漢中太守為便。”文雄聞言,才同意領漢中太守。
建夏道:“今漢中、襄陽、合淝三處,皆有燕軍駐兵境上,虎視眈眈。孤雖然據有東南四州,然不及偽燕勢力之強。現處於劣勢,當以防禦為先。卿等以為今年形勢將有何變化?”
文雄遂出奏道:“稟殿下,燕軍雖強盛,然勢有反覆,其鼎盛至極,將會由盛轉衰。此消彼長,殿下雖然處於劣勢,也將又弱變強也。去歲與燕軍數度交手,殿下驅逐燕軍於漢中,潛龍全殲燕軍水師於武昌,今又聞潛龍破燕軍國師法術挫敵,揚州阻燕軍於合淝。可見殿
下之勢,正在由弱變強也。公孫逆賊數度受挫,正在由盛轉衰也。臣料知今年殿下若再能取勝數場,便可轉防守為進攻,變被動為主動矣。”
建夏聞言,道:“兼武所見甚為中肯。然公孫逆賊親征荊州,已經圍困襄樊半年之久,孤擔心荊州兵力輜重等難於與燕軍長久相持,欲出兵攻擊雍涼,以為潛龍分其軍勢。卿等以為如何?”
封傳車奏道:“去歲殿下在漢中大勝燕軍,斬其大將方龍。燕軍震怖,今正可再度出擊,若能取下雍涼,則公孫霸必然畏懼,將撤圍荊襄,荊州之圍便可解也。”
建夏道:“方龍雖敗,然孤聞燕軍繼任大將聞人策,善能用兵,長於防守,我軍去歲已經為其所挫,今番再進,可有把握勝否?”
封傳車道:“殿下漢中之軍,士氣旺盛,此時正可用也。燕軍雍涼主帥聞人策雖能用兵,然殿下亦有兼武充任智囊,必然無懼其也。我軍若出祁山進擊燕軍,勝算頗大。”
文雄道:“以臣觀之,聞人策用兵之能在吾之上。去歲之役,其能料定吾出祁山,吾不能料其將發兵來救,以至於損兵折將。聞人策高出方龍多矣,不可輕敵。”
封傳車道:“前番軍師失誤,乃是不知聞人策善於用兵之故。今既然知其人虛實,當不再會有失算也。現在我漢中軍人馬強盛,燕軍以守為主,末將以為,即便聞人策善於防守,我軍也可以用兵。”
建夏遂道:“既然如此,且先再整軍攻擊雍涼燕軍,當前需得為荊州分解軍力。即便不能克雍涼,也需舉兵試之。只是此番進兵,需得提防聞人策,能進則進,不能克即退也。無需與燕軍戀戰,卿等可見勢而行。”
於是仍令文雄代領軍師職務,主持漢中軍務,節制漢中諸軍,於春初之時,再率漢中軍出擊雍涼燕軍。
建夏又致書荊州,問領英荊州、揚州輜重糧餉可支援大軍供應否?如荊州軍資吃緊,將從益州調撥。又說將發兵擊雍涼燕軍,以分其軍勢。
領英一一回復,請殿下安心,又陳說趙山水攻之策,將再開春之時,便可以破燕軍,建夏聞知甚喜。
光陰如流水,正月已盡,期間果然又降雪數場,巴山、秦嶺之上,皆被厚雪所覆蓋,晴天之日,陽光照耀山巒,異常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