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不利。領用遂尋思得破其之法,用裝有撞杆之大船,前往衝陣,又在船身緊要處設定鋒刃,使其不等登船,輔以箭陣攻擊。又加之燕軍士氣已經不再,而荊州水師前番撤退武昌只是示弱,未有盡力而戰。此番士氣高漲,又順流而下,軍勢勇猛,是以能大敗燕軍水師。

韋舟不禁驚懼道:“若如此,我軍被前後夾擊,將大不利也。傳三軍聽令,聚合各部於一處,衝擊揚州水師,不可戀戰,若能衝出,即奪路而走。”

方傳令畢,只見諸葛笑峰軍中,數百船徑直來攻擊燕軍水師,張寵、王節二將又組成隊形,以二十裝有撞杆大船為前鋒,徑直來衝擊燕軍船陣。船上軍士齊聲吶喊:潛龍神機無遺策,今日武昌擒韋舟。

韋舟軍見之皆大為驚慌。韋舟拔劍大喊道:“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大燕精銳水師,無敵於天下,今雖然強敵,勝敗未可知也。且都隨吾向前,殺出一條血路,只要衝出揚州軍陣,吾軍即可轉危為安。”

於是以帥船當先,領餘部一萬餘眾,徑直來迎戰揚州水師。兩軍相交,短兵相接,在長江中大戰。張寵、王節隨後而至,張寵以大船撞杆衝散燕軍隊形,王節領軍擊之。燕軍奮力拒戰,然而被兩軍夾攻,兵力不及,激戰兩個時辰,從中午到日暮,燕軍水師被分割肢解,為荊州、揚州水師大敗之。數千燕軍將士血染長江,汪蛟為流矢所中,被射落於江中,沉於水中而死。諸葛笑峰、張寵、王節分割包圍燕軍水師,奪其舟船百餘隻,逼降八千餘眾。

韋舟大軍兵敗如山倒,還剩得精銳千餘人,鄭通、蘇啟皆負傷,據住二十餘船與江邊險要處,背靠懸崖絕壁。張寵、王節又率兵圍將上來,喝令韋舟投降。

韋舟不勝倉皇,見此勢狀,心中感傷。對蘇啟、鄭通道:“吾悔不該貪功冒進,輕敵自大,以致此等大敗。吾為陛下招募訓練水師,費勁千辛萬苦,今一旦毀敗,何其慘痛!皆吾之罪也。”

蘇啟道:“將軍且休要消沉,勝敗乃兵家常事。今我等還有千餘眾,可趁夜色從此登岸,脫離絕地,如能再回到中原,將軍如此人材,陛下將不會責之,可又再訓練水師,再來報仇雪恨也。”

韋舟悽然笑道:“數年之心血,耗費錢糧賦稅鉅萬,方訓練得此等水師。今已經無存,吾還有何面目再見陛下也!”

鄭通道:“陛下正缺將軍這等人材,必然不忍責罰。將軍如能設計脫身,倘若留的此有用之軀,還可以捲土重來也。豈不勝過束手待斃乎?”

韋舟道:“非也。吾今此敗,再不能訓練水師矣。前番在江陵之時,夜晚見將星墜落,原來是應在吾身。可見吾命當絕,不能走脫。吾今兵敗以死謝罪

,尚可以略微謝陛下也。你等可尋機走脫,如實在不能走,即與千餘軍可降荊州,以存其性命。”

蘇啟、鄭通道:“末將等在東海即跟隨將軍,幸得將軍,才得以拜將封爵,享盡一時榮耀,今怎可背棄將軍而去?”

張寵、王節已經率軍逼近,喝令韋舟殘部投降,如拒之,將發兵攻擊,盡皆殲滅。

韋舟見狀,遂出船中,於暮色中站立船頭拔劍大呼道:“昔日楚王項籍烏江自刎,今有東萊韋舟隨之。吾今兵敗,乃天意也,吾何惜一死乎?”

蘇啟、鄭通二人,見之大驚,欲前來阻止。韋舟執劍道:“吾今還是大燕龍驤將軍,水師統帥,有敢犯吾令者,必斬之。”

即傳令餘下軍士,皆可向荊州軍投降。又對張寵、王節道:“吾軍士卒可降,望可撫卹優待之。吾為大燕皇帝欽命之將,斷不可降。”

又向北拜道:“臣韋舟有負陛下之重託,只有相報於地下也。”

於是在船頭引劍自刎而死。蘇啟、鄭通二將見之,也道:“將軍既然自裁謝罪,我等也為統兵大將,此番兵敗,亦有罪責,何敢偷生乎?”於是二人也在船頭拔劍自刎。

餘下千餘軍,群龍無首,一校尉見此,出船而對荊州水師道:“請貴軍將吾軍陣亡將士,皆收斂安葬。將吾軍主帥,厚加裝殮撫卹,送交燕朝,吾等即降也。如不從,吾等即便今日降,日後也反。”

張寵遂道:“你等皆勇士。只要投降,收斂安葬之事,皆會依你意從之。”

於是剩餘千餘燕軍將士,才放下器械,將船行至江中,向荊州水師投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