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69章 燕軍水師試荊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順安29年夏末,七月丙寅,公孫霸調集中原十萬精銳大軍,征伐荊州。
其軍進展迅速,三日之間,兵鋒便推進至宛城郊外。公孫霸親率中軍五萬人,紮營宛城之下,發動攻堅戰。命左右兩翼,各二萬人,率領攻打宛城左右護衛大營。一萬人為遊軍,待時支援。
章武指揮守軍迎戰,拒戰二日,宛城雖然還未被攻下,但燕軍攻勢愈來愈猛,兵力又佔優勢,章武宛城守軍已經竭力拒戰二晝夜,擊退燕軍二十餘次攻城,城中箭矢將盡,兵力甚疲憊。
宛城左右兩翼大營,展鴻與左超各領萬餘人拼死拒敵,激戰二日,多次擊退燕軍進攻,左超所部,陣亡數千,帶傷者甚眾,燕軍攻擊甚急,其勢將危。
章武急令陳業率兵八千人支援左超所部,將負傷軍士撤下,移送後方。章武見勢急,與趙山商議,章武道:“今燕軍十萬精銳,兵鋒正盛,必欲攻下宛城方作罷。吾軍激戰二日,軍力疲憊,如欲再守,恐為燕軍所殲滅。吾欲退守襄樊,軍師以為如何?”
趙山道:“潛龍曾有言,如宛城不能守,將軍即可率軍後撤。吾以為潛龍之意,乃在望將軍能守住宛城,以為我軍北上之根據。然潛龍亦忌憚燕軍強盛,不欲與燕軍比拼消耗兵力也。今敵眾我寡,在下以為,撤守襄陽為上策。”
章武正準備安排撤軍,忽然接得潛龍軍令,說燕軍兵力強大,荊州軍不可與其硬戰,令章武棄守宛城,率部退守襄樊。
於是章武密令各部,準備夜半時分撤軍。為防止公孫霸追擊,留下全部騎兵,約有盡萬人,自己親自率領,先將萬人安排在城牆之上當做弓弩手,至夜半,令趙山、展鴻、左超、陳業帶領三萬餘人速速南撤。燕軍見宛城左右大營已經撤兵,隨即佔了左右大營,次日黎明,一齊共來圍攻宛城。公孫霸命五營將領攻城,房圍率兵向前,將至城邊,只見城上萬箭齊發,房圍連忙撤退,被射殺千餘人。
章武在敵樓上大喊道:“公孫老賊,敢來攻城否?吾不懼你!”
公孫霸見左右大營已經撤兵,然而宛城上突然出現萬餘弓弩手。公孫霸心下疑惑,問歸海衛道:“荊州賊軍是否將兩翼人馬撤至宛城之中?今為何城上弓弩手,比前兩日多出許多來?”
歸海衛觀之良久,忽然醒悟,對公孫霸道:“荊州賊軍必然退軍矣。陛下無需攻城,只需等待至今夜,宛城賊軍,將盡數逃遁。”
公孫霸驚問道:“軍師何以料之?”
歸海衛道:“兵者詭道也,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若城上弓弩手不增,左右大營不撤,荊州賊軍將不撤,反之必撤。臣觀潛龍此人用兵甚為謹慎,其荊州所部軍力遠非陛下所比,其必然不欲
與陛下硬戰,所以寧可丟棄宛城,也欲儲存軍力。今觀其城上部署萬餘弓弩手,臣見其射箭之法,為騎兵所騎射之技也。所以臣預料,此萬人必然是賊軍騎兵部,用其掩護主力撤退,可以阻擋我軍一時,待其主力進入襄陽地界,其便棄宛城南去。騎兵迅速,來去如風,陛下即便派鐵騎追襲,恐也難以追及。”
公孫霸聞言,道:“軍師可謂知彼知己,料敵如神。勝過潛龍多矣。”
歸海衛奏道:“陛下只等賊軍今夜南撤之後,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得宛城。宛城既然回到我手,便可前至襄樊,兵臨長江。待明日,陛下即可調韋舟水師,前來漢水用兵。”
公孫霸大笑道:“荊襄九郡,早晚必將被朕收入囊中。”
於是公孫霸便下令暫不攻城。章武在宛城內,時盡黃昏,料到大軍此時已經撤至襄陽境內。於是傳令眾軍,待日落之時,便依次分隊上馬,以兩千人為一隊,依照次序速速撤離宛城。
章武見燕軍不來攻擊,也不管他。恐為燕軍所追襲,於是分批撤離。自日落之時,一個時辰不到,即將萬餘人,皆依次上馬,盡數撤離宛城。
公孫霸軍中哨探已經偵查得知,報告公孫霸,公孫霸聞歸海衛道:“可以追擊否?”
歸海衛道:“天黑不便,荊州賊軍,熟悉道路,必然於道路設定陷阱障礙,我軍若追之,恐遭其圈套。”
公孫霸於是不予追擊,便令大軍進城,於是宛城又被燕軍奪回。
次日,公孫霸在宛城留軍兩萬,令公孫車駐守。然後率八萬大軍向襄樊開拔。臨行之前遣使者令龍驤將軍韋舟,將其部三萬水師從洛陽調至襄樊前線,一併運送五百餘舟船舢板等軍械。
韋舟接了軍令,便集合部眾三萬人,誓師出發。五日之內,便將五百舟船舢板即從黃河運送至襄陽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