幷州各路軍皆損兵折將、接連敗退,唯有縱橫所部,仍有一萬五千人,精銳未損,於是諸將一齊請縱橫代領幷州刺史,以聚眾自保。

縱橫道:“吾乃武人出身,何敢領幷州刺史?”

封武道:“幷州群龍無首,致有接連敗退。如將軍不領,恐吾等將為公孫霸所剿滅也。”

北勒亦道:“將軍響震北方

,可為幷州領袖。如將軍礙於不便,可假借幷州刺史命,以統領幷州軍馬,眾將亦不敢不服。”

縱橫道:“刺史大位,乃朝廷欽命者也。吾今雖然受諸公推薦,然不敢違背漢朝禮法也。”

北勒又勸道:“今朝廷為公孫國賊掌控。漢朝所欽命幷州刺史已經身隕,且顧刺史有言,為其雪仇除賊者,即可領受幷州刺史。前番將軍推託,匡懿乃文吏,不能保全幷州,致有幷州之失。非常之時,將以從權變行事。將軍可領假刺史,與漢中王相聯合,如此,方可以再做後圖也。”

封武道:“將軍若再推拖,恐九原、朔方也將不保矣。吾等只有披髮左衽,投奔胡人了。”

於是縱橫方才領受幷州假刺史。收聚剩下各部,尚有三萬眾,整頓防備,扼守九原,士氣又漸恢復。

公孫虎又令孫霸、梅成、公孫英令三萬人進攻九原,公孫霸又增兵萬人,相助花羽,一齊前來助戰。

縱橫領幷州假刺史,整頓軍備,率領部下封武、北勒、北澤、管營、趙如霜、習甲等將領,率兵迎戰,兩軍戰於九原,幷州軍大勝,連破敵軍七圍,斬其校尉五人,殺敵近萬,燕軍畏懼,又見天氣寒冷,十分不利於作戰,遂棄輜重,率部後撤。

公孫霸聞知定襄、雲中又攻取,心下大喜,忽然又接得九原敗報。心中疑惑,對眾將道:“九原兵敗,乃孤軍軍力未齊。孤今欲再增兵前往,併力剿除幷州殘餘,以除後患。諸公以為如何?”

公孫虎聞報自己部下折兵萬餘,心中大怒,於是奏請親自領兵前往剿之。

歸海衛出班奏道:“以臣所見,燕王此番不宜進兵也。今幷州殘部,已經奉王騰為首領,其彪悍善戰,部下尚有數萬之眾,連結胡人,佔據塞外地利而拒守,恐非易取。且今已經時值隆冬,塞外風雪甚重,此番我軍之敗,亦為風雪阻擋所至也。主公不如班師為上。”

公孫霸道:“孤亦為此憂慮。然此時班師,殘餘未盡剿除,恐將為後患,如之奈何?”

歸海衛奏道:“幷州北連胡人之地,王騰率領殘部據此,亦可以為我之屏障也。燕王可於晉陽留駐重兵,其必不敢南犯。燕王久在幷州不還,恐漢中偽王趁此大舉來犯,恐將不利於燕王也。”

公孫霸聞言,意乃決。於是用大將袁矯為幷州刺史,統領六萬之眾,鎮守幷州,又以驍將張霸、花羽二人相助。又奏請朝廷以公孫虎為太保,率部仍然鎮守幽州。各出徵有功將領,皆一一賞賜升遷。

順安26年冬十二月,公孫霸平定幷州,從晉陽班師長安。自9月出師,至班師歷經三月有餘。公孫霸聞知荊州軍圍困宛城,於是班師之日,便令飛騎傳令司隸境內各部駐軍。

開至宛城會合,待軍會合,便與荊州軍交戰。

漢中王麾下軍師將軍徐圖,聞知幷州陷落,公孫霸將班師回朝。於是令前將軍陳功率部撤宛城圍,回師駐防襄樊。章武五萬餘人,已經圍宛城兩月有餘,並未與宛城守軍交戰。今接到軍令,又聞知司隸境內各方軍隊皆向宛城聚集,於是率五萬餘人撤圍緩緩而去。朱玉見章武退軍,乃下令勿得追擊。於是宛城之圍解,章武仍然領軍駐守襄樊。

幷州假刺史王騰,乃率部下三萬餘眾,駐守朔方、九原二郡,並雲中、定襄部分之地,南據公孫霸。並遣使致書漢中王,以其所統領之部歸漢中王麾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