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44章 軍分五路犯幷州
章節報錯
刁囂既然伏誅,其部下被脅迫之眾,都又反歸併州,眾軍已經將刁囂心腹之人,盡皆擒拿斬殺,又誅殺刁囂家族十餘口,上郡所反叛將領勢力,見形勢轉逆,又畏服縱橫威名,皆藏身縮首,或者逃走長安。
縱橫誅滅刁囂,將以其首級送至晉陽,在高奴整頓秩序,休整兩日。聞知西河郡有軍情,縱橫便請晉陽派遣將領接管上郡,領刁囂所部。忽然聞報,公孫霸遣騎兵萬人自秦直道而來,以涼州降將花羽為將,即將到達高奴。縱橫乃集合上郡兵馬共兩萬餘人,佈陣待之,花羽率軍至,聞知刁囂已經被誅殺,見高奴城邊縱橫軍勢甚眾,不敢輕易相戰。吳江觀其形勢,對花羽道:“今救援已遲,我軍不如敵軍之眾,不可相戰。今既然如此,不如撤兵覆命。如相持此地,恐有不利也。”花羽聽之,遂又引軍南返長安。縱橫探聽得花羽撤兵屬實,而晉陽已經派遣老將管旅前來接管上郡,縱橫將上郡軍馬皆交付於管旅。然後率領部眾萬人,又向東馳往西河郡。
原來公孫霸策反刁囂成功,又見其殺顧昭,甚為欣喜,以為幷州顧昭已死,將群龍無首。遂遣人加刁囂官職,封賞其部眾,又在長安設宴慶賀。不數日,忽然聞報河西軍討伐刁囂,軍已經到達高奴。公孫霸大驚道:“刁囂這廝真為酒囊飯袋也!如何起事不作準備,縱敵深入?”
吳江乃奏道:“刁囂起事倉促,不及準備。請燕王發兵救之。”
公孫霸問道:“河西是誰領兵前來?有多少兵馬?”
吳江奏道:“探馬來報,乃幷州部將奮威將軍王騰也,領近萬騎兵。”
公孫霸聞言道:“原來如此!難怪如此神速!王騰這廝,智勇雙全,善能統兵,不可小覷。若王騰統萬人騎兵前去,刁囂定然不敵。”於是下令,令花羽為將,吳江為謀士,速領萬人騎兵相援救,從秦直道而行,兩日之間便可到達高奴。又趁縱橫離開西河之機,遣飛騎命河東守將袁布,率部攻擊西河。
二日之後,公孫霸又接得高奴軍報,言刁囂已經被縱橫誅殺,高奴又反歸併州。公孫霸聞報,震驚半晌,方大罵刁囂道:“刁囂豎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死不足惜也。”又以為縱橫勇武,兼有智謀,恐花羽吃虧,折損軍隊,便傳令讓花羽退軍班師。問皇甫照、歸海衛道:“今上郡得而復失,孤欲其大軍前往,先取上郡,再定幷州。二公以為如何?”
皇甫照道:“今我軍休整兩月,暑期已盡,天氣轉涼,三軍士氣高昂。而幷州顧昭已死,群龍無首,主公正宜趁此起大軍征伐之。”【*¥愛奇文學!¥免費閱讀】
歸海衛道:“上郡雖然得而復失,無關大局。今顧昭既然已經身死,幷州必然動亂。以臣之見,主公可領
大軍從秦直道而進,令河東、洛陽二袁守將,發兵擊其河西、上黨二郡,再令前將軍發幽州之兵,從東面進擊太原,雁門郡,如此三面夾擊,幷州縱使銅城鐵壁,也當被下也。”
公孫霸聞言大喜,道:“二公之見,正與孤相同也。”遂令皇甫照守長安,令花羽部且先駐紮途中,便調遣軍馬,自率步騎五萬人,以歸海衛為軍師,國師馬翁仍然隨行,於九月丙寅日出師,自秦直道北上,欲並取幷州。又遣使令河東袁布,洛陽袁矯各自統領本部軍馬三四萬人,進攻西河、上黨。遣使至幽州,令前將軍公孫虎,率領幽州軍馬進攻太原、雁門。
公孫霸河東守將袁布,在河東調遣軍馬,又接得公孫霸軍令,讓其趁機進攻河西。正在進軍相持之間,縱橫忽然率萬騎回至西河,袁布見之,遂引軍撤回。未幾,又接到燕王書信,令擇日一齊進攻幷州。袁布、袁矯領命,遂集合眾軍,準備輜重糧草,以待進攻。
公孫霸前將軍、幽州守將公孫虎,自公孫霸從幽州南下後,一直坐鎮幽燕,為公孫霸提供兵力與糧草,十餘年不曾出外征戰,今接得公孫霸命令,乃笑道:“吾本武將,十餘年乃做文官之事。幸得主公尚還記得吾為遼東三甲之首,今日可以統軍廝殺也。”於是奮然提刀上馬,在庭前往來馳驟數番,尚有武將之威。公孫虎現年已五十餘歲,鬚髮斑白,寶刀雖然未老,然已經大不如前。馳驟數番之後,氣喘吁吁。又嘆道:“廉頗老矣!”
部下遂奏道:“主公命上將軍為將,乃是以上將軍為帥也,統領指揮幽州軍馬,至於衝鋒陷陣之事,非上將軍之職也。”
公孫虎道:“雖然如此,然當年威勇不再,有辱遼東三甲之威名也。”言罷,又想起其族弟公孫豹,英勇無雙,罕遇敵手,卻為涼州軍所殺,不禁又是憤恨又是傷感。部眾遂都勸慰。公孫虎奮然道:“大丈夫生於當世,乃戰場建功立業,方是真豪傑也。”於是下令,令幽州長史姚弼輔佐其子公孫鴻守幽州,令幽州將軍姬超為右路先鋒大將,張霸為副將,共領軍二萬進攻雁門。張霸為前趙王大將張雙之子,趙王敗滅,張雙投歸公孫霸,有子張霸,教以武藝。張霸出身武將世家,年方二十五歲,善使長槍,精於騎射,勇比其父。公孫虎自率中軍四萬人進攻太原,麾下有梅成、賈遵、公孫英等幽州勇將。
幷州晉陽諸文武,自顧昭被害,局勢一度混亂。治中從事匡懿,遂出面主持州事,匡懿得到幷州宿將北勒、封武、管旅等人擁護,遂代行刺史之事。後縱橫出兵誅殺刁囂,為顧昭報仇雪恨。匡懿乃依照顧昭遺言,請縱橫領幷州刺史。縱橫推辭,言幷州宿將皆在,其為客將,不便帶領幷州。還是請匡懿暫且領之。今又值多事之秋,公孫霸即將並取幷州,當先奮力擊敵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