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霸統領大軍十五萬,列陣於潼關之下。準備備好攻勢,然後令人向關上喊話,令許昭獻關。不然,將踏平潼關。

許昭命三萬軍在關上佈防,召集諸將道:“吾自受命為朝廷鎮守潼關,已歷七載。目睹關上關下,屍骨累及成山。今公孫國賊再度來犯,朝廷不能支援,吾將視死如歸,以報國恩。諸君有願以跟隨者,即便留下,不願與吾為漢朝效死力者,吾亦不加勉強,即可離軍而去。”

眾將皆發怒,拔刀於前,道:“太尉如此小覷末將?末將等投身軍營,早已置生死於度外。跟隨太尉七年以來,血戰無數,屍山血海,何懼一死哉!”

許昭乃拱手下拜,對眾將道:“漢朝不幸,致使國賊猖狂。吾為大將,將與潼關共存亡。既然諸君願效命,且試戰之,如不能守,緊要之時,諸君可棄關自保,不犯軍法也。”

眾皆情緒激昂憤恨,一齊道:“太尉若不走,末將等誓死相從之!”

許昭聞知公孫霸在關下招降,遂帶領眾將上關,看潼關之下,公孫霸十餘萬大軍密密麻麻,排列關下猶如鐵板一般,許昭見之心中驚訝。見公孫霸令人喊話招降,許昭答道:“若想取下潼關,先取老夫之命!”遂令弓弩手,一齊放箭。

公孫霸聞言大怒,隨即命令大軍攻城。以五千人為一隊,晝夜輪番攻打。

許昭守潼關已經七年,甚得其法。雖然兵少,然而沉著應戰,倚靠潼關之險,以三萬守軍奮力拒戰公孫霸十餘萬大軍三晝夜,潼關仍然不能下。

公孫霸暫時休軍,又率軍攻打五六日,折損萬餘人,潼關守備甚嚴,仍然不能下。

公孫霸心中焦躁,乃問皇甫照道:“許昭乃守關宿將,甚得其法,今硬攻一時難下,該當如何?相國可有他法?”

皇甫照道:“今長安並無援兵到來,許昭不過三萬餘軍,已經連續奮戰多日,今折損近萬,必然疲憊,主公可繼續攻之,今許昭兵力不足,難以再潼關左右佈防,主公可派遣兩支奇兵各五千人,繞潼關襲其後,必能下之。”

公孫霸遂依照皇甫照之計策,自率大軍繼續攻打潼關,令騎將公孫臣、陳淹二人,各率精騎五千人,繞道潼關,襲其後方。

許昭連戰十餘日,三萬餘軍還剩二萬五千人,帶傷者甚多。朝廷不僅不遣軍馬來救,而且輜重軍械等亦久不運至。許昭無奈,告急長安,請求救治受傷士卒。並上言朝廷如再不來相援救,潼關將旦夕不保。

許昭擔憂公孫霸派軍繞道潼關,然已經實在難抽出兵力相阻截。二萬兵在潼關浴血奮戰,方阻擋公孫霸大軍前進。許昭只盼望朝廷能發援兵,如此,尚還可以支援。然朝廷援兵仍未來,忽然接報,公孫霸派遣

精騎一萬人,繞道潼關南北兩面,已經突破防線,從後方向潼關襲來。

許昭聞報,乃擲劍於地,道:“潼關將失,雖太公復生,亦無策救之也。”遂召集諸將道:“敵襲我後方,今潼關將不守。諸公跟隨吾,守關七年,軍士甚有辛勞。可將軍中金銀物資,皆分賞軍士。可令軍士帶傷者,送至民間休養,以存性命。今不能斬公孫國賊,然其奔襲後方之兵萬餘人,吾將讓其有來無回。”於是下令,分發軍中財物,有敢戰者,皆重賞之,不願者,可自去,又妥善安置傷者。遂招募得軍中敢戰之人萬餘人,許昭乃虛作聲勢,以兩千人在關前樹立旗幟。又打探得敵情,親自帶領八千人,於關北要道埋伏。【@愛奇文學¥@最快更新】

公孫臣引五千精騎,奔襲潼關後方,便向潼關殺來,欲與陳淹會師關下,再與與公孫霸軍東西夾攻,必能殲滅許昭全軍。不想許昭已經得知其行軍之情,乃藉助諳熟地形之便,抄近道連夜佈置軍馬。剛埋伏數個時辰,就見公孫臣五千兵至,許昭即令伏兵襲擊之,公孫臣猝不及防,又道路狹窄,騎兵難以展開,激戰兩個時辰,公孫臣軍大敗,公孫臣身中數箭,引敗兵千餘人又從原路逃走。

許昭繳獲戰馬三千餘匹,遂組成五千餘騎兵,又迴轉馬頭,向陳淹而來。

陳淹正領五千人行軍途中,忽然接報,北路軍公孫臣遭遇伏擊,幾盡覆沒。陳淹大驚,遂令駐紮,探聽虛實。忽然又接報,北邊大路上數千兵馬正殺至。陳淹大驚,立即指揮軍佇列陣相戰。

許昭帶領五千餘騎,突然殺至,截住陳淹所部,雙方奮戰一個時辰,難解難分,互有損傷。又不多時,許昭所部步兵近千人又殺到,於是陳淹大敗,激戰一場,損兵過半,帶領兩千餘人,向南逃去。

王扶集合軍士,尚有五千人能戰。於是又繼續回駐守潼關。公孫霸未得公孫臣、陳淹會合訊息,所以並未進攻潼關。許昭回至關上,公孫霸得知二路兵慘敗,大怒,隨即命軍攻城,又攻戰半日,許昭部下,已經筋疲力盡,數千人猶自堅守關上。

皇甫照見之,對公孫霸道:“許昭力將盡矣。主公可併力攻之,必然能下。”

公孫霸乃命馬翁,將數十攻城霹靂車又推出,五千攻城軍士隨後,數萬大軍在後,再次向潼關發起攻擊。

許昭見之,令能戰之軍士,可以相戰。不能戰軍士,保護受傷者迅速離開。匆匆分派完畢之後,霹靂車已經接近潼關城牆之上,許昭還有數百勇士,奮力拒戰,弓箭皆盡,刀劍皆鈍,即將糧盡彈絕,軍力枯竭。

而數十輛霹靂車已經進至關邊,公孫霸軍見關上守軍軍力將竭,於是一起發起攻擊,數十軍士,已經從霹靂車上跳至關上,

攻城軍士隨雲梯衝車等亦魚貫而上。

許昭帶領數百勇士,奮力拒戰,殺敵百餘人。還剩百餘人,皆力氣衰竭,公孫霸大軍數千人已經爬上城頭,將許昭與百餘殘部團團圍住,欲要生擒之。許昭乃下令部下百餘勇士,可棄械投降。拔刀在手道:“吾守潼關,以歷七載。潼關為吾之根本也,今根本已經失去,吾即不能存活也。”大笑數聲,乃引刀自刎而死。部下百餘人,皆力竭被執。於是潼關失守陷落,漢朝太尉、司隸校尉許昭以身殉國,時年54歲,順安25年秋九月初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