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鎮涼被擊敗,馬威、第五蓋被隔至雞頭關北,不能前來相援,姜鎮涼遂率眾西走定軍山,整軍駐紮,還有七千餘眾,忽然聞知章武率軍趕來,姜鎮涼不敢交戰,遂向第五均大軍靠攏。

章武引五千騎兵,速行至定軍山鷂子寨,趕在姜鎮涼軍之前,佔住山勢,阻斷其與第五均會合道口,姜鎮涼不能前進,只有佔住平坡寨山勢引軍自守。

第五均率三萬餘眾,與建夏軍相持十餘日,川軍蔣道又率軍二萬趕至,第五均不能前進陽平關。軍師杜融獻計道:“陽平關有重兵防守,難以前進。現在漢中兵皆在陽平關與雞頭關,南鄭空虛。大將軍不如從定軍山進攻勉陽,再據漢水進取漢中南鄭,大將軍若奪取南鄭,漢中即為我有也。”

第五均深然其計,即令部將岑成領數千軍虛作聲勢,以迷惑建夏陽平關軍,自率大軍走定軍山而來,欲要從勉陽進取漢中。

建夏駐軍陽平關,第五均屢次挑戰,文雄道:“西涼軍驍勇,殿下只宜堅守不戰。”防守十餘日,聞報章武破姜鎮涼軍,李昂太守盡出南鄭軍馬,助陣雞頭關。文雄道:“如今南鄭空虛,恐涼州軍從定軍山入勉陽,則漢中將為其所奪。”建夏急忙命蔣道軍從陽平關開拔漢中勉陽駐守,以防第五均進犯南鄭。

不數日,哨騎探報,涼州軍果然向定軍山而進,準備從勉陽入漢中。

文雄又對建夏道:“涼州軍此番用兵,雖然不失為奇策,然風險甚大。如果勉陽一時不能下,我軍斷其歸路,其必然全軍陷於進退失據之境,將為我軍所殲。殿下可立即遣精騎工兵千人,繞道其後,燒絕陳倉道棧道,斷其歸路。再引軍包圍之,涼州軍軍糧不繼,不能持久,必將為我所破也。”

建夏聞言稱善,即令千餘精騎,抄小道繞岑成之後,將陳倉道數處棧道,盡皆燒燬。

第五均引兵出定軍山,見蔣道率川軍駐守勉陽。第五均道:“川軍非孤敵手,你等可急攻之!如攻下勉陽,南鄭就是囊中之物,軍資酒肉儘可有也。”眾軍聞言,皆踴躍向前。

西涼軍甚為精銳,一齊向前,蔣道不能抵擋,連敗三陣,折兵數千,第五均又麾軍攻來,蔣道遂退至漢水之南,隔水駐紮列陣。

第五均一時不能渡過漢水,正在收集木材舟船等物,欲在漢水上搭浮橋以渡軍馬。忽然接報,陳倉道棧道被燒,西城侯數萬軍已經擊破岑成,正從陽平關向勉陽趕來。

第五均聞知陳倉棧道被毀,大驚:“若如此,孤不能從陳倉退矣!”

杜融道:“成倉棧道被毀,今勉陽一時不能下。若陽平關軍至,我軍將危。如今不能再取南鄭,大將軍可率軍至雞頭關,據斜谷,南鄭雖然不能取得,尚還可破其雞頭之敵軍。”

第五均乃依照其計策,率軍又走定軍山,向雞頭關而來。

建夏探知第五均來攻勉陽,即出關擊岑成,大破之,岑成引千餘敗軍,逃向定軍山而去。文雄道:“殿下可速率軍至勉陽。”建夏又引兩萬人馬,向勉陽而來。途中接報:“涼州軍又向雞頭關而去。”文雄道:“涼州軍懼陷入我軍圍中,故欲奪雞頭關。殿下可率軍襲其後,今雖然不能殲涼州軍,然我軍已經可退敵也。”遂請建夏引軍速行,往雞頭關而來。

姜鎮涼被章武軍所牽制,前進不能,見第五均率軍走雞頭,欲下山與其軍會合,章武緊守隘口道路,姜鎮涼率軍幾番衝鋒,皆不能下山。章武對部下道:“今涼州軍不能從陳倉撤退,欲從雞頭關走斜谷,吾料主公已經佈下計策,率軍緊追其後,你能用心拒守,勿放姜鎮涼軍下山,待主公軍至,一齊攻之。此番縱然不能殲涼州軍,亦可全殲姜鎮涼軍也。”

第五均率軍到達雞頭關,封傳車、李昂見其勢大,遂閉關堅守。第五均與馬威、第五蓋合軍,圍住雞頭關攻打,正在攻打之間,忽然接報,西城侯率軍二萬餘人,追至雞頭關,川軍蔣道引軍萬餘,從勉陽而來,漢中偏將軍王遠,率數千兵從米倉山而來。

第五均聞報,嘆道:“此番取漢中,功敗垂成也!”問杜融主意,杜融道:“此時我軍被動,且糧草將盡,不宜在此久留。大將軍可趁彼軍未至之前,從斜谷道而退,尚可全軍。”

第五均又道:“孤大將姜鎮涼,尚被困定軍山,孤如撤退,姜鎮涼軍必然被殲。似此如之奈何?”

杜融道:“大將軍若再回軍定軍山,必然陷入漢中軍圍中,將被其所破也。唯今之計,為大局計,大將軍只有舍掉姜鎮涼七千人,丟車保帥,不然,我軍將難保全。”

第五均聞言,無奈仰天嘆道:“此番皆為小覷漢中軍所致!”乃遣哨騎命令姜鎮涼率軍突圍定軍山,往斜谷而退。自與馬威、第五蓋等,領四萬餘軍,從斜谷而退。岑成千餘敗軍,從間道行之定軍山,又棄掉軍馬輜重,翻山越嶺繞道至斜谷,得以逃脫。

建夏軍至雞頭關,見第五均已經退走。文雄道:“今第五均已經退走,姜鎮涼所部尚被困定軍山,殿下可麾軍圍之,必然全殲其軍也。”建夏隨即留二萬軍駐守雞頭關,令李昂、蔣道守之,與文雄率封傳車、王遠等二萬餘軍,來圍姜鎮涼。

姜鎮涼領七千人被困定軍山平坡寨,軍中糧草將盡,接第五均撤退命令,又聞報建夏領大軍而來,姜鎮涼道:“與其坐而待斃,不如突圍。”隨即率七千人,衝下平坡寨,章武引軍據住東邊隘口,姜鎮涼不能前往斜谷道口,見成倉道口守軍薄弱,遂率軍攻破,入陳倉道。

章武急忙領軍追之,與之交戰,姜鎮涼且戰且退,封傳車又令五千餘精兵,截擊之,姜鎮涼軍已經風聲鶴唳,連戰皆敗,七千人又損失過半,大多為漢中軍所俘虜。

姜鎮涼率數千敗軍,從陳倉道走,聞報說前方棧道被毀,道路不通。姜鎮涼聞言心中驚懼,引軍駐紮,令人打探,欲從間道而行。章武、封傳車二人又引軍追之,一番衝殺,盡獲其眾,姜鎮涼引百餘騎突圍衝出,從間道而行。

行至一山谷中,山下有江環繞,姜鎮涼正心下淒涼,忽然覺得山谷中冷氣逼人,深入骨髓。姜鎮涼心下驚惶不定,見山谷江中有一漁翁,遂令軍士前去問路,漁翁答道:“此處名叫折谷,江水曲折甚短,故名短江,又名折江也。”姜鎮涼聞言大驚道:“吾小字阿谷,此處折谷,又名折江,乃折姜也,將不利於吾。”隨即帶領部眾,從折谷中速速透過,方出谷口之時,兩邊山中千餘名埋伏工兵,一齊以弓弩射之,姜鎮涼身中五箭,部將大多皆中箭而亡。千餘埋伏之軍,一齊下山,來擒姜鎮涼。

姜鎮涼仍然帶傷奮戰,片刻之間,部下皆全軍覆沒。姜鎮涼殺十餘人,用力過猛,傷處皆流血,力氣將盡,倚靠山邊石頭之上,大笑道:“吾年年打鷂,今日乃被鷂所啄死。”遂使勁最後之力,一斧砍向大石,石皆崩裂,眾軍見之,不敢向前,以箭射之,姜鎮涼又身中數箭,死於折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