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定天下,分封宗室諸王,以拱衛漢室。高祖時候與臣下定下誓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是以自漢朝立國以來,高祖之後,通常情況下都只有同姓王。異姓王唯有後漢末年曹操一人而已。

漢末帝時候,漢之天下,除十三州之外,尚存在大小不等十個王國,既:

齊王劉開,楚王劉隆,吳王劉演,趙王劉遇,此四王,是一等王,皆有食邑數萬戶,封地十餘城乃至二十餘城。其中以齊王劉開勢力最強,封國五萬戶。楚王劉隆封地最廣,有在楚地有二十餘城。

長沙王劉去疾,淄川王劉志,汝陽王劉宣,淮南王劉友,此四王,為二等王,食邑在萬戶,封地五至八城。

中山王劉受,膠西王劉定為末等王,食邑五千戶,封地只有兩城。

此外漢朝宗室尚有郡公,侯國數個。

太子劉建夏本受封秦王,自貶去王爵後,秦王撤銷。

地方行政,仍然設立十三州刺史部,或置刺史、或置州牧,統轄以下郡縣。十三州刺史部為:

雍州牧(兼司隸校尉)張瑜

豫州牧劉維

徐州牧伍文忠

冀州牧王扶

兗州刺史周崇

青州刺史陳德

涼州刺史第五均

幷州刺史封章

幽州刺史韓廣國

荊州刺史高升

益州刺史胡統

揚州刺史車馳

交州刺史趙安國

其中以雍州、豫州、冀州、徐州實力為最強,地處中原膏腴之地,都是戶口百萬,人口數百萬的大州,此四州置州牧,其他九州只置刺史。

益州、荊州、揚州為大州,地大物博,疆域幾乎佔漢之天下近半,俗稱揚一益二。但因為地處南方,疆域廣大,多有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尚未開發,總體實力尚遜於中原四州。

青州、兗州次之,領地雖小,然人口甚眾,物產甚豐。

涼州、幽州、幷州、交州為邊疆之地,多近四夷,地廣人稀、民風彪悍,兵甲強盛。當以交州實力為最末。

齊王劉開,本來只受封於魯王。後來先皇帝寵愛,擴大封地,改封為齊王。吳楚之亂時候,齊王已經撤銷,然先皇帝寵愛之故,又置新齊王。王臨淄,封地十三城,食邑五萬戶,居各藩王之首。齊王好武力,在國內養兵六千餘人,選擇其中精壯優秀者,組成虎營,約三百餘人,齊王用為護衛。齊王養兵過多,耗費甚大,賦稅不夠支付,遂向兗州刺史要索要三城賦稅,兗州刺史不與,齊王於是發兵攻佔三縣,硬奪漢地入其版圖。兗州刺史懼怕,不敢強爭得罪齊王,唯有順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