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斐的十二個集團軍一共有一百三十個師,依雯的手裡有七個師,新成立的十二個師都是被俘的修士來充任武士,從終南山運來一批高階法器裝備,槍支也運了過來,卻沒有發下去。

第138師到第149師的尉官、校官、將官都是從戰功赫赫的虎師調過來的,他們在火雲山之戰中立下戰功,應該提拔的都得到了提拔,該升官的升官,大部分軍官都調離了虎師。

現在依雯領導下的第八集團軍的人數達到了六十萬人,二十九個師,作戰人數是五十萬人,屬於一個超大型的集團軍,如果不是因為甄斐不想再擴軍了,這個集團軍應該分成四個新的集團軍。

依雯也覺得最近人數太多,難以發揮機動作戰的效果。

部隊作戰並不是人越多越好,人太多的話,擠在一處很容易發生互相踐踏的事情,影響到士氣的發揮。在作戰方面最好是以少勝多或人數相等才好,人越少,機動性越好,但是人數也不能太少了,人太少容易被對方吃掉,畢竟作戰都是要取得勝利的,沒有人想失敗。

依雯根據第五集團軍的涼城防線傳過來的影片觀察,因為涼城之戰是一次沒有用到戰術的對決戰,大家都在一個平原上,面對面展開了決戰,拼的是實力和武器。敵方隱藏了一部分兵力,但是冷筱的女子軍團也在敵人的後方展開了攻擊,大家基本上都是拼死搏鬥的。

依雯仔細觀看了涼城之戰之後,得出一個結論:“我方有槍械在手基本上以五敵一是沒有問題的,由於武器佔據了優勢,可以用少於對方五倍的武士來參加戰鬥,這是實力對比之後的結果。”

也就是說,依雯現在的六十萬人能抵得上陰府修士的三百萬人。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如果用來堅守的話,可以守住至少五十萬公里的防線。

依雯很有帥才,她這些天一直在觀察石市這個地方,率領指揮部的人乘坐飛行器反反覆覆把石市的一草一木都觀察到了,然後製作了一個巨大的沙盤出來。這是石市的沙盤,按照軍事眼光來製作的,主要是利用地勢和地理特點。

在石市的南方有一個大海,這個大海不是無限延伸的,說是一個海灣比較準確,海灣的名字叫石灣,東西最寬的距離達到了一千三百公里,最窄的地方是五百八十公里左右。

別人還沒發現這個海灣有啥用,但是依雯卻認為這個海灣可以利用起來,她在海灣深處的一個島嶼上佈置了五個師,被稱作海軍師。

陰府尚沒有海軍師這個番號,依雯是首創的,她也是觀看了來自人世間大量的戰役資料之後想到的,海軍在作戰中有決定戰役成敗的作用,當然了,人世間的那種戰術不是完全適合陰府,因為修士都是可以飛來飛去的,大海湖泊不是問題,在半空橫渡,下面的自然條件不是很重要。

但是依雯認為現在成立海軍師十分必要。

五個師,近十萬人,被佈置在石灣的海島上。這五個師的武士主要是負責訓練水下作戰,使用的槍械也是特質的,利用修士的法術隔離海水,不受海水的腐蝕,要不然時間長了,槍械都是鐵傢伙,一定會被海水腐蝕的不像樣子。

這五個師裡面的其中一個是139師,師長是新派來的甲方,按照道理來說,甲方升了一級,但是他並不是很高興。因為他不想離開虎師,哪怕在虎師裡面做一個團長,也是心情舒暢的,他還是跟出生入死的戰友們在一起。甲方的心態跟燕陽天一樣,不在乎軍銜的高低,而是139師的人他不熟悉,這裡大部分都是被俘虜的修士,既然被俘虜了,就意味著是軟骨頭,將來也可能背叛139師,缺乏戰鬥力的部隊,誰也不會喜歡的。

以前,甄斐手下的集團軍都是剛剛成立的,番號也比較統一,比如說防守億城的第二集團軍的十個師是第11師到第20師,其他防線的集團軍也都是這樣,師團的番號整齊劃一,非常整齊容易記憶。

但是依雯來到石市之後,新成立的師團打破了常規,她的手下是第91師到100師,除了留在雲城的五個師之外,她的下面有原屬於第八集團軍的五個師,還有她帶來的7個師,番號是131師一直到137師。這樣一來,番號看上去不是連貫的,但都隸屬於依雯的指揮,編在第八集團軍裡面。

五個海軍師有原屬於依雯的兩個師133師、134師、還有原來第八集團軍的兩個師92師、96師,只有139師是最新組建的。

依雯的意思很明顯,她要讓自己從終南山帶來的武士融合在第八集團軍裡面,大家相互熟悉一下,將來也好配合作戰,把139師放在海軍師一起,也是這個意思,一支部隊需要鐵拳,更需要團結,虎師就是第八集團軍的鐵拳,每逢打惡仗的時候,就把鐵拳亮出來,但是其他的師團也要經歷戰鬥,武士們需要在戰鬥中成長起來,不能事事依賴鐵拳部隊,那樣的話,整個集團軍的戰鬥力會直線下降,就是虎師的人渾身是鐵又能捻出幾根釘子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