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姜臨風出獄(第2/2頁)
章節報錯
想明白當前利害關係的忠國公,把參奏柳靜雲的奏摺往袖子裡使勁掖了掖,藏得密密實實的,才高聲道:“皇上,臣有本奏。”
皇上已經快被這亂局擊暈了,聽得忠國公說話,費了好大的勁從龍椅裡把自己拔出來。
努力挺了挺胸背,坐得直了些,他有氣無力地嘆道:
“愛卿有何話要說,快快說來。”
“臣奏請皇上下旨,免姜臨風將軍抗旨之罪。準他出獄,立刻帶兵上戰場為國效力。
值此國家危難之時,姜將軍尚不尚主已是小事,打退來犯之敵才是當務之急。”
忠國公義正辭嚴,言辭懇切,好一派公忠體國,為國為民的大義形象。
“臣附議。”
“臣附議。”
……
其後,當初呼天搶地,不惜死諫要斬姜臨風的大臣們紛紛附議,請求皇上放他出獄。
半個時辰後,住了一個多月大牢的姜臨風被帶入大殿。
雖面現憔悴,但仍氣宇軒昂,清俊挺拔。
闊步而來,虎虎生風,孔武有力。
雖然在牢中不能好好休養,但他身子底子不錯,又有專門太醫給他看傷。
華大夫也三不五時、一臉嫌棄、不情不願地去看看他。
他身上的傷,至今已好得差不多了。
親自去天牢提他的太監福喜,已經把當前的嚴峻形勢都跟他講了。
所以一進大殿,他沒有絲毫推託,當即跪在皇上面前,請求帶兵出征。
靖王和姜侯的目的達到了,國家又確實處於極其危難之中,他們也都站出來自請出徵。
皇上將一群正事不幹、專職搗亂、一問搖頭三不知、再問縮頭做烏龜的臣子們趕走,只留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靖王、姜侯和姜臨風議事。
“皇上,臣請帶兵前往東間府,定將寧國士兵拒於東間府之外,並收復失地,以贖抗旨之罪。”
姜臨風伏於地上,主動請命。
“兒臣請命前往北境,與涼國皇上對陣。兒臣於北境駐守多年,對涼國的武將大多熟悉。更可有的放矢,擊潰涼國大軍。”
靖王亦主動請命,因為不知道涼國是怎麼回事,他要親自去會會涼皇。把最不可能發生戰事的南境,留給姜侯爺。
至於西部邊境,那裡有姜家二兒子姜蕭風,暫時還不需要派人去。
老皇上渾濁的雙眼,再一次聚焦到靖王爺身上,果然還是這個兒子靠譜。
他心裡明鏡似的,知道靖王之前不肯上戰場,只是要逼那些言官們低頭,釋放姜臨風。
而當國家真正陷入危境,急需有人挺身而出時,他是絕不會退縮的。
姜臨風去東部邊境,靖王去北境。
姜侯爺便自請去南疆,正好姜家四子姜戍風也在那裡,父子二人可以共同作戰了。
姜侯爺到現在也不知道燕國是哪一幫的,不過就算知道,他也得演場戲,去走這一趟。
姜家一父四子,京中只留了世子看家,再都上邊境守邊衛國了。
一門忠烈,皇上唏噓不已。
得虧他當初頂住壓力,沒有斬了姜臨風。
不然,雖說迫於皇家威懾,姜家父子最終也會上戰場,但那與心甘情願為國效力又是兩碼事了。
至少兩種情勢下,仗的打法肯定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