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大結局(第2/13頁)
章節報錯
上至朝廷官員、下至黎民百姓,所有人團結起來。
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渡過難關;
那種鋪天蓋地的場景,哪怕是嬴政看了也為之震憾。
“秀能設想到的最佳答案嗎?”
劉秀聞言,先是一驚,倒是沒想到城主居然會反問他。
他想了想,很快就認真的回道:“回稟城主,秀覺得,面對這種人力無法阻止的事情時,只能加強朝廷的預防工作。”
“然後,如果災害發生的時候,則需要朝廷調集到足夠多的糧食,去拯救每一個受災的百姓。”
“最後,再調集整個天下的力量,完成災後的重建工作。”
“這一點,需要國庫有足夠多的開支去支撐,否則的話,一切都是空言。”
很標準、很官方的回答。
但由此也看得出來,這是在漢朝之時,能做到最極致的一步。
畢竟,不能以兩千年後的標準,去要求兩千年前的人。
嬴政聞言,微微頜首。
這是華夏數千年來,由無數經驗教訓所總結出來的最佳答案。
當然,這個最佳答案的前提就是,朝廷經足夠強大的富裕。
畢竟,每一次自然災害的發生,對當朝都是一次重大的傷害。
聽到這裡,無論是劉邦、劉徹,還是後世的李世民、李治、朱元璋等皇帝,都點頭認可。
哪怕是站在天空中的曹操、王莽、朱棣、武則天四人,看向劉秀的目光也變得和善了起來。
在與自然災害的對抗之中,哪怕是不同的時期,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來就沒有讓人失望過。
只要有一口吃的,只有還能喘氣。
人們就絕不會放棄生存的希望,都不會放棄重建家園的希望。
無論是哪一朝,哪一代,都依然如此。
應該說,華夏民族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是銘刻到骨子裡的。
“哦,能具體一點麼?”
嬴政接著引導道。
“比如說,如何加強朝廷預防?又怎麼做到拯救受災的每一個百姓?要花多大的力氣和代價,去完成重建工作?”
如果能引發在場的皇帝們,讓他們在處理天下大事的時候,多一份職責,少一份放任;多一份鼓勵,少一份訓斥;多一份關心,少一份隨意;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責備;多一份賞識,少一份自棄...
那他舉辦這次入城考核的預想,就算是超標完成了。
“嗯?”
聽到這三個問題,劉秀的眉頭皺了起來,臉上也沒有了之前的從容。
他開始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腦海瘋狂的運轉。
這三個問題,已經不再是廣而泛的空話,而是具體的措施。
“加強預防,拯救百姓,災後重建...”
城主嬴政的三問,也問到了場中所有的皇帝。
他們也下意識的思考了起來。
畢竟,身處於一國之君的高位,就必須要具備處理天下大事的能力。
就算是暫時缺乏這些能力,也沒關係,抓緊機會學習才是正理。
如果不重視、不在乎,那才是對天下百姓的不負責,對江山社稷的不負責!
“回城主,如何加強朝廷的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