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一面訓練新軍,一面致力於民生、經濟等方面,搞得有聲有色。

在俘獲了清廷的戰艦之後,琉球方面的水師也組建起來了。

再加上,扶蘇宣揚出去的理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吸引了無數的漢人同胞前來投靠。

一時間,琉球島發展的好不興旺。

五年後,琉球島主扶蘇釋出討清檄文,並盡起二十萬大軍,渡海北伐,反攻中原。

“自古帝王權御天下,皆以華夏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華夏,未聞以夷狄居華夏而制天下也。”

“自明祚傾移,滿清以東北蠻夷入主華夏,四海以內,拒不臣服。”

“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以無量屠殺暴行安天下,豈有真正安穩之天下乎?”

“清之君臣,不通華夏禮儀,廢壞綱常,有如廢長立幼,以臣弒君,以弟鴆兄,至於弟收兄妻,子徵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

“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儀者御世之大防,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

“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滿臣專權,漢臣抱怨,有司毒虐!”

“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華夏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乃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

“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當此之時,天運迴圈,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吾乃大秦聖庭長公子扶蘇,得聞滿清亂世,自降於世,因天下大亂,為眾所推,傳檄天下!”

“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

“慮萬民未知,反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猶深,故先逾告:兵至,萬民勿避。”

“吾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歸我者永安於華夏,揹我者自竄於塞外。”

“蓋我華夏之民,天必命我華夏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吾恐中土久汙羶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反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華夏之恥,爾民等其體之。”

“如蒙古、滿等各族,雖非吾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吾臣民者,與華夏之民無異。”

“故茲告諭,相宜知悉。”

檄文一出,天下震驚。

琉球二十萬大軍分三路渡海北上,分別征戰福建、廣東、江浙三地。

滿清得天下已百餘年,八旗早已荒廢,全靠漢軍綠營維持統治。

然而,面對盡皆修行入門、力有八百斤的琉球士兵,官兵哪裡抵擋得住?

大軍一路摧枯拉巧,幾如橫掃之勢,有如秋風掃落葉般,橫掃天下。

一月後,福建、廣東、江浙三省淪陷,被扶蘇攻佔。

每攻陷一地,琉球一方立即火速召開公審大會,公審當地官吏士紳,該殺的殺,該關的關,且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因此,扶蘇的琉球島一方,很快便在攻佔區站穩了腳跟,並獲得了萬民擁戴。

半年後,江西、廣西、江蘇、ah、湖南五省淪陷。

兩年後,湖北、雲南、貴州、河南、海南五省淪陷。

此時,距離扶蘇降臨此界已經是第七年。

這一年,琉球島主扶蘇已經佔得天下大半地盤,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

扶蘇自任秦王,開府建牙,大封群臣。

南方一統,天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