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政十七年,本來有大量的機會可以補救,大量的機會可以挽狂瀾於既倒。

但是,他沒有看到,也做不到,整個就一眼高手低。

“你啊,多學著點兒!咱只是來給你救急,可不是來給你擦屁股的!這大權只是臨時用著,日後大明江山還得由你來執掌!”

看著殿下這滿身補丁龍袍的曾曾曾曾孫,朱元璋確實不知道說什麼。

在來明末時空之前,他真恨不得一劍砍了這不孝子孫。

歷史上,對於崇禎的評論可以用一副對聯來概括。

上聯:奉旨行事,死無全屍;馳援BJ,千刀萬剮。

下聯:擁兵自重,加官進爵;陽奉陰違,賜金賞銀。

橫批:諸臣誤我!

這特麼哪是一個當皇帝的樣子?

你小子怕不是滿清韃子派來的臥底吧?

只不過,真的來到明末時空,看著這老小子的樣子,朱元璋又心軟了。

崇禎才三十四歲,而朱元璋卻已經四十一歲了。

但是兩人站到一起,崇禎看上去卻顯得比朱元璋還要大。

身上穿著滿是補丁的龍袍,破破爛爛,極為樸素。

滿頭雜半著白髮,看上去就好似年過半百一般。

化不開的陰雲密佈於臉上,帶著一絲愁緒。

反觀朱元璋呢,推翻蒙元,一統華夏,初登大寶,整個人紅光滿面,臉上洋溢著自信和威嚴。

兩個人站到一起,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區別。

崇禎不想將大明帶上正軌,走上輝煌麼?

不,他想!

他比任何人都想!

即位之初,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厲行節儉,平反冤獄。

十七年如一日起早貪黑,從不敢懈怠。

只不過,他的方法不對,性格也不行,以至於大明最終亡在他的手中。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京師被反賊攻破,大明滅亡。

崇禎砍死了皇后以及眾嬪妃,又安排了眾皇子的後路,自顧帶著太監王承恩,來到煤山上吊身亡。

臨死前,他於龍袍上吮指以血,寫下最終遺言: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沒有跪地請降辱沒大明皇帝的風骨,保命了大明皇帝最後的臉面。

至死,他上對得起列祖列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

這樣的子孫,真要砍了他,怎教朱元璋下得去手?

在朱元璋看來,縱觀這小子的一生,絕對不是昏君。

他是想將天下治理好的,而且,為人也足夠勤奮。

但可惜的是志大才疏、剛愎自用,被手下的文官給忽悠得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