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遙倒是不介意和李琳女士睡一張床,但畢竟是客人,擠一張床還是有些不妥。

換個稍大一些的三居室,有客人來的時候,也能夠留宿一晚。

更重要的是,陸小白想給自己換個大一點、能擺得下更多灶具和電器的廚房。

受限於廚房的大小,有很多陸小白想要嘗試的菜系,根本沒有條件去完成。

換個大一點的廚房,在做飯這件陸小白天賦和愛好共存一體的事情上,陸小白或許能夠更加得心應手一些。

想到這兒,陸小白手上的刀,剁的更加歡快。

案板上的肉,是上次做溜肉段剩下的小半塊裡脊肉。

剁成肉末後,陸小白將其等分成兩份。

一份做麻婆豆腐,一份做肉末茄子。

兩道下飯菜,葷、素、豆類齊全,也算是標緻的家常晚飯。

“兒子,你調了什麼啊?好香啊。”

聞到香油的味道,在床上躺了一整天的李琳女士,沓著拖鞋來到廚房門口。

把切好地豆腐扔進沸水,陸小白回頭道:“沒調冷盤,我看香油剩的不多,就全都倒進米飯裡一起蒸了。”

蒸米飯的時候放油,是菜市場的賣米的大爺教給陸小白的。

用不同的油,蒸出來的米飯,味道是不同的。

以前家裡條件不好,捨不得買橄欖油。

所以到現在,陸小白都沒試過用橄欖油蒸米飯。

不過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和香油之中,以香油燜飯的香味最為濃郁,花生油次之。

不過無論哪種油,多放,都要比少放來得更香。

據賣米的大爺說,以前的米不好,口感糙,還沒有什麼香味。

放油,一是為了提升光澤,二是為了增香。

現在條件好起來了,大米的種類千奇百怪,香味也各有不同,但用油蒸米的法子,卻是流傳了下來。

就算是超市裡買的最貴的新米,蒸的時候放油和不放油,那也也完全是兩個味道。

以前陸小白是捨不得放太多油的。

畢竟油也不便宜,就算味道會變的再好,陸小白都捨不得按照半斤米一兩油的配比來蒸米。

豆腐焯好水後,陸小白就起鍋燒油,準備熬肉醬。

雖然是兩個簡單的家常菜,但程式也並不算簡單。

靠在廚房門邊的李琳女士,看到電飯鍋的保溫按鈕亮起,自覺地拔下插銷,拿鏟子把剛蒸好的的米飯攪散。

取出兩個買泡麵送的大碗,李琳手腳麻利的,按實兩大碗米飯,端了出去。

陸小白的飯量,向來都是兩百斤的量級。

雖然每天的運動量很大,但陸小白本身的體質,也是吃不胖的那種。

而這種體質,恰恰是遺傳了李琳女士。

不到九十斤的李琳女士,飯量從來都是和陸小白旗鼓相當。

只是有時候躺了一天,完全沒有運動量,李琳女士的胃口也就不怎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