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習慣,總想去看看。”林建業如是說道。

這個已經年過五十,半頭青絲褪成白髮,眉宇間依稀帶著些歲月痕跡的男人,已經在設計行業,待了三十年之久。

坊間流傳“小有名氣的大設計師”,說地就是林建業。

從業三十年,一直走在環境和建築設計行業地最頂端,卻一直收著最低廉的設計費用,也從不為自己地作品開幕去現身剪綵。

“小有名氣”這個詞語,是僅限於古槐小區內。

“大設計師”這個稱呼,卻是業內對林建業發自內心地讚揚。

喜好旅遊地習慣,也是林建業在年輕的時候養成的。

那時候的林建業,總是接了無數的設計約稿,然後拿著定金,以彭傅市為中心,逐步向外擴圈旅遊。

很多時候,在火車上,和人說著聊著,看著外面或貧瘠或富饒的土地,林建業就能完成設計。

在火車上完不成的,就在旅遊的途中。

突然看到一座古老的城牆、突然推開一扇厚重的木門、突然被一片秋天的落葉飄到頭頂……

這些都是林建業的設計靈感。

時代發展網路騰飛,世界各地的風景、建築,都可以透過一塊螢幕,看到每一處細節。

可林建業就是沒辦法從圖片中汲取靈感。

只有手掌觸控在外牆的那一刻,林建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建築所帶給他的靈魂共鳴;

也只有呼吸到照片中的空氣、感受到圖片中的風,林建業才能夠提筆去畫。

自從林鴻出生後,林建業一個人背起行囊到處走的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

林鴻十八歲之前,林建業只離開過彭傅市四次,其中三次是和林秀苗和林鴻一家三口去旅遊,另外一次則是去京都看望自己的老師。

一直到林鴻上了大學,林建業才有機會,帶著林秀苗一起,兩人一年去一個地方見見世面。

年輕時候轉過的地方很多,可都是圍繞著彭傅市,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走。

放在地圖上看,偌大一個華夏,林建業走過的地方,或許可以組成一個完美的圓形。

圓形之外的土地,都是林建業沒有踏足過的。

這次落地就是鷺島,也著實讓林建業興奮了好一陣。

看到陸小白行程表的第一眼,林建業就在心裡暗歎:“總算打破了我的‘麥田怪圈’。”

鷺島的生活節奏和民俗風格,一直都是林建業心頭上的一朵小紅花。

明知它在綻放,卻怎麼樣都看不到它的顏色,也觸及不到它的花瓣。

從小在彭傅市長大林建業,深受這座城市的感染。

歷史的厚重、文化的積澱,塑造了林建業這個人和他的設計風格。

鷺島作為同樣年代久遠的城市,卻有著不同於彭傅市的清新與跳脫,只是透過圖片,林建業都能感受到鷺島上一牆一瓦的呼吸。

陸小白將第一站設在鷺島的原因,也是因為林建業。

陸小白知道,沒能在三十歲之前去過鷺島,一直是林建業的遺憾。

在做行程表的時候,陸小白猶豫過,應該把鷺島放在第一站,還是放在最後一站。

第一站是火炬燃起,是完成年少時候的夢想。

最後一站是大幕落下,是結束少年時代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