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魏王鏗鏘有力的說“我知道有人對蕭將軍的封賞可能有意見,但是當初國家限於危難之時,要不是蕭將軍,敢問各位,那個敢保證能保國家周全,還有我們丟了那麼多城池,誰敢像蕭將軍一樣有謀略,有膽識,有信心得去收回。”

聽完,殿內一片鴉雀無聲,這時魏王又說到“如果那個能夠將還沒有收回的城池土地收復,將趙王的人頭提來見我我分他半壁江山也行。”

這時一個行事謹慎的老臣直言說到“大王,蕭將軍雖對我大魏有恩,可他畢竟年輕,再者也剛來沒多久,您將兵權全權交於他恐怕眾將難服啊。”

話裡話外該人只不過是提醒魏王怕蕭戰掌管所有兵權後,挾天子令諸侯,又怕難以服中。

對於這位老臣的良苦用心魏王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可是魏王又何不知這一點,但是為了全國的百姓,魏王也得賭上一賭啊,再說魏王也看的出來蕭戰也不是那種不仁不義之人。

而一旁的蕭戰早將這一切看的明明白白,在心中說到“呵,人心。”

魏王又開口說道“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孤看蕭將軍忠肝義膽,定不會讓孤王失望。”

眾人見魏王全力支援蕭戰,也都沒有再多說什麼,而是高呼”大王聖明。”

就這樣蕭戰被封為了魏國的奉天護國大將軍,成功的登上了魏國三軍最高統帥的寶座。

接著魏王便開始要對蕭戰下命令和和後期的發展做鋪墊了。

魏王向眾人宣佈即日起便由蕭戰率領三軍,前往前線,與趙國對抗,收復失地,消滅趙國擴大魏國版圖,讓趙國血債血償。

同時為了底下的將士不願聽從蕭戰的管理,則又此蕭戰魏王劍,給予蕭戰先斬後奏的特權。

面對眼前的封賞,蕭戰趕忙上前謝恩。

其實蕭戰一直還是想著回到現代,對於古代的這些名利他都不在乎。

可苦於歸路難尋,再者也無立錐之地,師命也未完成,再加上魏王對待子民宅心仁厚,況且利貞也在魏國,所以蕭戰才選擇留了下來。

蕭戰知道給予自己的好處越多,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便越大,但迫於無奈,蕭戰也就硬著頭皮接了下來。

離開大殿後,蕭戰穿戴著自己的披掛,來到校場開始點兵。

校場點兵時,蕭戰先是向三軍介紹了自己,然後對各級的領兵將士和軍隊的人員管理做了一個全面的瞭解。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番瞭解後,至於後一步如何進行,蕭戰也做到了心中有數。

此時的蕭戰站在校場之上,激情高昂的向眾將士演講了一番,眾將士被蕭戰的言行所觸動。

在面對來犯者時,魏國的將士們都很齊心,一致對外,他們願意跟隨蕭戰為趙國拋頭顱灑熱血,一致對外。

就連起初不服蕭戰的李天佐也被蕭戰所感動,選擇與蕭戰並肩作戰。

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就緒,蕭戰神色憂慮的站在校場中央,看著自己的這千軍萬馬,任憑風兒吹動著自己的白袍。按道理這是蕭戰曾在夢中無數次做夢都想擁有的場景,可不知為何,當他真正擁有後,自己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