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作為恆武年間與魏國齊名的第二大國,長期以來一直企圖吞併自己的鄰國魏國,可是苦於沒有發兵的藉口,因此造成了兩國之間互相僵持,互不來往的局面。

這天趙王從看管死牢的守將嘴裡得知,趙國關押的那四個死囚殺了獄卒,逃去了魏國。

趙王大驚,因為那四個死囚曾是趙國農民起義軍的首領,起初四人原本是趙國安家寨上的一窩土匪頭子,長期以來靠著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為生。

搞得當地百姓是苦不堪言,於是趙王便派兵剿匪,這不剿還好,這一剿徹底惹怒了這四個土匪頭子。

於是他們與趙國的軍隊展開混戰,最終由於不敵政府軍的鎮壓,因此被迫離開了山寨。

離開山寨的他們深知與其坐以待斃,被四處追殺還不如主動出擊。

因此四人便假借神的名義,聯絡趙國的所有土匪和一些長期被達官顯貴長期壓迫剝削的農民開始起義。

起初對於這支由土匪和農民組織起來的起義軍並沒有放在眼裡,以為成不了啥氣候,隨便派幾支軍隊剿滅便行了。

可是這些人的實力並沒有趙王想的那樣不堪一擊,一連折騰了好幾個月,差點顛覆了趙王的統治。

無奈之下,趙王只能派大軍鎮壓剿滅,最終四人不敵,被趙軍活捉。

活捉後,被打入了死牢,準備秋後問斬,可這四個惡貫滿盈的土匪頭子又怎麼甘心成為刀下亡魂,經過策劃,四人便開始了越獄計劃,同時也取得了成功。

從死牢出來後,他們聽說魏國收留難民,無法在趙國立身的四人,只能按照就近原則逃往了魏國。

在逃亡的路上,這幾個賊心依舊不改,明目張膽的姦淫擄掠,殘骸了好多百姓於良家婦女。

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利貞公主是他們見到的最後一個女人,也是送他們上路的人,同時魏國也成為了他們的葬身之地。

當趙王得知四人越獄後,擔心他們還會像三月前一樣,組織謀反,於是下令封鎖全程,全面搜尋,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務必做到斬草除根。

可是幾日下來,卻為見幾人蹤影,後來經過分析,趙王猜測,可能是往趙國逃去了。

在此依據下,派人喬裝打扮,沿著趙國的方向尋找,一番尋找與打聽,確定了這幾人的確是逃往了魏國。

於是被派遣出來尋找幾人計程車兵便往魏國方向尋來,在穿越樹立進入魏國的途中,無意間發現了埋藏在樹葉底下剛死不久的幾名囚犯。

於是便立即將此訊息彙報給了趙王,趙王聽後大喜,並重傷了幾名士兵。

隨後他又心生一計,前期一直想發兵魏國,苦於沒有藉口,一直乾著急的等著。

這些豈不是一個很好的發兵理由嗎。

此計一來,趙王立即召叢集臣商討,在眾多主戰派的支援下,趙王信心滿滿的選派使臣,出使魏國討要魏國殺害趙國士兵的說法。

名為討要說法,實則為挑釁,他吩咐使臣,為這幾具屍體換上趙軍的軍服,抬著屍體放到魏國城前,讓魏國賠款五千萬兩銀子,割地三座城池,如若不答應則立即發兵攻打。

趙國就這樣編排出了一個毫無道理可言的理由後,就派使臣向魏國開去。

而另一邊的利貞公主和蕭戰則全然不知自己竟然闖下了如此大禍。

可能對於利貞公主來說早已將自己被騙的事拋在了腦後。

此時的她真在死纏爛打的向蕭戰不停的表白呢。

那天利貞公主被蕭戰所救後,兩人便來到了客棧,蕭戰為她購置了新衣服,並親自抓藥,煎藥為利貞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