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熹心神為之所奪,幾乎無法自持。

他本身是武道三重天,且在況長生的教導下,見識淵源,眼界不低。

心知僅靠催動氣血,就能顯化九大神形,引得風雲突變,大江斷流。

這份武道修為,簡直駭人聽聞。

比之大盛軍中的幾位王侯,乃至於江湖上所謂的十大高手。

興許都要勝出一籌!

“風。”

況長生抬頭。

一字吐出。

天地間忽然狂風大作,彷彿千百條蛟龍昇天。

“雨。”

烏雲低垂,好似要壓塌大地,片刻之間,就已是電閃雷鳴,天河倒灌的可怖景象。

“雪。”

十月深秋,凜冽之氣陡增,不一會兒,雪粒簌簌落下,落滿肩頭。

短短半盞茶的時辰,況長生直似言出法隨。

一念之間,風霜雨雪,四象變化,隨心改動。

“這……分明已近仙神之流。”

楊熹呆立不動,好似泥雕木塑。

相識許久,他只知這位況先生有窺探人心,料事如神之能。

且訊息靈通,無所不知,猶如掌握著一張耳目遍地的情報大網。

關於父皇、諸位兄弟私底下的交談秘聞都一清二楚。

若非如此,他一個不受重視的閒散國公。

又怎麼能在短短几年前,數次立下功勞,從郡王一路走到親王。

甚至發展成能夠與東宮太子分庭抗禮的一座山頭。

“回首往昔,離開天命宮已有數年。少時,一心修煉《大黑天災經》,欲成‘大暗黑天’之法體,沒想到最後卻是《莽荒相》率先突破,九大神形合一。”

況長生唏噓不已,目光似有緬懷之意。

當年,他也是天命宮第一等的天驕人物。

驚神一脈兩大神功,《不動如山十二關》因為徐照松瞧不上,且修煉緩慢,沒有參悟。

極其依靠根骨的《六合青龍訣》,況長生十年大成,練得圓滿。

闖蕩江湖之時,因其身法飄逸,且拳掌指爪無不精通,得了一個“九變神龍”的雅號。

等到二十歲,況長生在會武大比中一力壓服天命宮其他幾脈真傳。

被卓長雲賞賜,四大鎮派寶典可擇其一。

況長生本想選擇最為剛猛無匹,威力巨大的《大黑天災經》,但與那部寶典相性不合,這才退而求其次,參悟《莽荒相》。

自此以後,武道修為越發深厚,突破五重天時,天地異象顯化。

除卻自身凝聚的“十萬大山”、“龍吟九天”之外,更演變出極為少有的“四海八荒”、“金烏凌空”、“鳳棲梧桐”等三大異象。

此等潛力,可以說傲絕天命宮,乃至於大盛江湖。

當時的天機閣排兵器譜,將其列為副冊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