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平宇這樣大膽的話倒是讓楊威對蘇平宇另眼相看。蘇平宇說的沒有錯。楚郡幾乎就是獨立的,不過是面子上還聽朝廷的而已。

那李化的實際地位不就相當於朝中的皇子們了。其實楊威內心是明白的,但他就是不願意承認,連他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更何況那二皇子這些人肯定就更不願意承認了,

問題是你承認不承認,現在就是這個樣子。李化要是不答應出手鐵器給朝廷,那有怎麼辦呢?或許李化能答應下來就已經是給了朝廷面子了。

因此楊威附和了蘇平宇的想法,先將李化的要求上報給睿帝,等睿帝的決斷。

他兩人是想好了,但薛江可沒有。

帶領著三萬京城的前衛,在加上龐鴻文的三萬人馬,薛江已經到了南陽府外不過百里的地方。

薛江讓軍士紮營結寨,他和龐鴻文在營帳中就要派出兵馬去攻佔南陽府了。

在來南陽府的路上,薛江就想好了,不管蘇平宇和楊威是否能和李化商談成功,他都要攻佔南陽府。他不完全是為了二皇子,他還為了自家的薛守志。

薛守志被迫離開渠縣,薛江曾經忍下了,但他可不會真的吞下這口惡氣。。劉玉是他推薦做南陽府知府的,他曾想著讓劉玉壓制住李化,然後再徐徐圖謀。

但變化太快了,劉玉就這麼讓李化給擒拿了。而薛江在暴怒後卻有覺得這是自家的機會。龐鴻文既然沒有本事收拾李化,甚至連他的副將都被李化擊殺。

那他這個兵部尚書為什麼不能借此佔了南陽府,讓薛守志做南陽府的知府呢?這才是薛江心裡的算盤,因而他是鼓著勁讓二皇子司馬賀出頭說服睿帝派出兵馬。

龐鴻文不知道薛江心裡的想法,他認為薛江就是來幫他的,因此他把手裡的三萬兵馬都交給薛江統領,他只是輔助。

這次他同樣是下了狠心要攻打南陽府。原來他擔心李化身邊有宗師,可他現在不擔心了,因為薛江是大宗師。

六萬人馬,在加上薛江這個大宗師和前衛裡面的宗師,這足夠了。龐鴻文還沒有想到攻佔南陽府之後怎麼辦。

他就覺得到時候還會是他的人來當南陽府的知府和守備。

在大帳中還有薛守志,他是憋著氣來的。從渠縣逃跑讓他在京城裡面成了勳貴子弟天天議論的人,,連司馬向都在看他的笑話。

這次睿帝同意派兵過來,他就主動給薛江提出要跟著。

他是想著能借此翻身,而且他父親還告訴他這次滅了李化後就讓睿帝同意他當知府。

這樣的機會他是一定要抓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