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會當天一早,桃花源鎮的大路兩邊都擺滿了鮮花,一路直接擺到書院別院。來參會的學子中都驚呆了。

冬季裡面再有些地方能看到花,可從來沒有那個地方能有這麼多的,而且是各類的花,連玫瑰花都有。

“不簡單啊,原以為這文會放到冬天沒有多少人來,可卻是來了好幾百人。而這桃花源鎮居然還有鮮花擺放在路邊,這哪裡還像是冬季。這次文會可沒有白來,只是這鮮花就值得了。”有個人說道,他是南陽府過來的,是因為離得不遠,而且看重周德老先生的名聲才來的。

“是啊,小弟我是楚郡的,在楚郡都沒有這樣的景緻,看來這桃花源鎮還真是像文章李面寫的那樣,是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怡然自樂之地了”。又有一個人說道。

“的確是讀書人嚮往之地,有意思,咱們就看看這次的文會是否有更大的驚喜,如果有的話,那我還真想舉家搬到這裡居住了。”

山南縣為了文會搞出這樣的場面,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上擺出這麼多鮮花,這要花費多大啊,而且即使你願意花費銀子,誰又能保證冬季裡面培育出這樣多的鮮花。

鮮花擺道迎接讀書人,這個禮儀要是再不讓讀書人開心,那還要有什麼呢?

鄭志明跟在這些人中心裡有點失落,他怎麼都想不到文會還沒有開始,李化就弄出這樣的聲色,文人就是喜歡浪漫點的東西,你在冬天裡面擺滿了鮮花那自然是吸引人的。這大秦可是有不少讀書人為了賞雪,獨自一人到山裡面的,更何況是在書院附近擺滿了鮮花。

跟著鄭志明的吳俊倒是樂呵呵的,他喜歡詩詞繪畫,這樣的景緻可是勾起來他的詩興了,他都想賦詩一首又或者趕緊拿起紙筆作畫。

王賀看到鮮花擺道,他的心放下不少,有門道啊。王賀心裡讚歎。原本對齊秀才他們的擔心,現在變成了讚賞。“好地方,是個文會的好地方。”王賀大聲的在人群中說道,他就是要讓鄭志明聽到的,他還想看看鄭志明的反應。

人群中的何偉與吳江江家的家主江濱是昨天到的桃花源鎮,李化與他倆喝了不少酒,但就是沒有說鮮花的事,這樣何偉很氣憤,這個李化什麼都好,就是喜歡突然給你拿出個意外的東西讓你措手不及。

“這個李化,還把我叫大哥,居然什麼都不告訴我。”何偉對江濱埋怨著李化。

“老弟,這又什麼,只是些鮮花而已,新增些樂趣,這又不是什麼大事,走吧,快些進書院,外面可是有些冷。”江濱捂著衣袖說道,他年紀有點大了,這鮮花擺道對他吸引力不大,他是想趕緊在文會上看看李化有沒有好的詩詞。

書院別院的知禮堂能容乃上百人,而明悟居還能容乃幾十人,別的房舍加起來才夠這幾百人坐著。

知禮堂是文會的中心,只有名氣大點的儒者才好進來,別的書生都自動到明悟居和別的書舍。

大堂裡面正中間懸掛著歷代先賢的畫像,堂下有兩張椅子分別坐著周老先生和江濱。這兩位都在朝中做過官,而且年齡大,資格老。李化則坐在周老先生的左下首。

從吳縣過來的趙衍和齊秀才則代表山南縣與吳縣分別坐在李化旁邊。

堂內的各個桌几上放置的有茶水和一束花朵,而大堂的角落有幾個大的鐵皮爐子燒著無煙煤,因此這堂內倒是暖和。

看著大家都按照年齡、輩分與名望落座後,周德老先生就開口說道:“此次文會幸的諸位到來,這書院是蓬蓽生輝了,老朽就先謝過各位。”

大家聽周老先生這樣說,就紛紛便是不敢當,這是讀書人的禮節,而且周老先生的確是名滿大秦的大儒。

“沒有想到啊,這次的文會來了這麼多人,而且都是各州府有名望的,這次文會一定要有好詩詞,好文章。”江濱感嘆道。

“好詩詞是一定啊,我那兄弟就是寫詩的好手,江老先生你就放心吧。”何偉在傍邊的座椅上乾脆利落的說。

“是啊,山南書院的人才可是不少,那個蘇鶴鳴的一篇八股格式的文章就傳遍了南陽府,吳縣不少學子都在鑽研這文發格式呢。”找衍跟著說,他今天是來幫助捧場的。

鄭志明正要跟在趙衍後面說話,就看到外面有書童進來急急的對堂正中一拜,然後說:“各位大人,大魏永寧郡主駕到,說是來參與文會,拜望各位先生的。”

周德看了看李化,今天李化才是真正的主人,而且周老先生並不知道李化和耶律敏認識。

李化這個臉紅的啊,就像喝了兩斤白酒。他站起來對周德老先生說:“我去迎迎”。說完這話,他又看下來身旁的尉遲依依,好在尉遲依依只是低頭喝茶,並沒有生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