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渠縣小丘山書院(第2/2頁)
章節報錯
“你是要用武力對付他?可渠縣就幾百民團的人,連個高階的武師都沒有,我可是聽說山南縣是有宗師的。”
“不,不能動武,來文的,那李化只是武盛院的出身,而且他身邊沒有多少讀書人,雖然周德老先生在山南縣管著山南書院,但這位老先生身份高,如果我們來文的,他不會出來與我們比較的。”
“你是想讓小丘山書院的學子與山南縣書院的學子比較經書學識?”
“不是比較經書學識,是書院之間的文會,搞個詩詞文會什麼的,又雅緻,還能打壓李化的氣焰,在二皇子那邊還能得到好處,你老兄恐怕就有機會了。”
“你讓我想想,山南縣的書院提倡‘有教無類’,除了教習經書還開設什麼算學,這書院簡直不像是讀書人該去的地方,可週德在書院做山長,那就要慎重些。”魏立偉對郭如珏這個提議有點心動。
山南書院現在整個南陽府都是有名的,但讀書人中有對山南書院有非議的同樣不少,他們認為書院就應該教習經書,而不是開什麼算學,更不是連字都不認識的人能去學認字的地方。魏立偉其實一樣是這個看法。
“那你老兄的意思呢?”郭如珏問道。
“可以搞個文會,但不能只是小丘山書院的人參與,可以暗中在南陽府還有京城那邊找些人來,讓他們用小丘山書院學子的名義參加。這樣妥當些。”魏立偉認真的說。
“那就拜託老兄了,這次文會一旦打消了李化的聲望,你老兄可是大功一件。”郭如珏開心的說道。
齊秀才收到小丘山書院的書函後不敢大意,小丘山書院在南陽府還是很有名的。書院歷年來都有培養的學子考取到功名,不像山南書院是新建的,而且還開了算學這樣的課。他先把小丘山書院的書函給了周德老先生看。
周德老先生對這什麼文會沒有意見,大秦的文人搞文會是正常的,讀書人嘛,就是要相互交流詩詞文章,雖然其中有些人是衝著參與文會讓自己出名的,可那太正常了,讀書人不就是為了出名後讓朝廷看中以後好有個進身之階啊。
周德老先生覺得文會很正常不代表齊秀才這樣想,他現在可是做了雙面探子了。自然會不管什麼事都多想些,這是探子的基本功。
渠縣的縣令郭如珏是二皇子的人,自從李化來了山南縣後,兩縣之間就很少有官面上的往來,江倩做了南陽府民團主辦後,渠縣那邊就很是應付。現在突然主動提出這個文會,裡面一定是由陰謀的。齊秀才決定這事還是讓李化決定。
李化對兩個書院之間的文會是支援的,他同意的原因不像周德老先生,他是覺得可以用這次機會去提高山南書院的名聲,讓讀書人都知道山南書院不只是只能教授白丁認字的地方,一樣能培養書名滿大秦的讀書人。
所以李化還提出要讓山南書院的人去渠縣和小丘山的學子文會,到別人的底盤上去,在把山南書院的名聲打出去,那樣才好,才有聲勢。至於現在山南書院的學子是否有這個能力,那可不用懷疑,文會嘛,肯定不去去寫什麼正經的文章,寫寫詩詞啊,拿著摺扇搖搖頭啊之類的,這個李化太在行了,但他可定不會去,他可是縣令了,但他可以教授別人啊。
李化不去,這個齊秀才是理解的,一個武盛院的武者去參加什麼文會,齊秀才自己同樣不想去,因為他是縣丞了,不能和什麼學子們去爭鬥文采。
周德老先生更不能帶學子去,老先生的名聲和輩分太高了,不適合。
所以,李化說趙不凡可以去,因為書院是他捐建的,他還是書院掛名的執事,這個名義是趙不凡很早求著齊秀才給他的。至於參加的學子嘛,李化說讓在北塬鎮的潘瑋還有下河鎮的蘇鶴鳴在加上現在還在書院讀書的人中間選兩三個就可以了。
蘇鶴鳴當然是可以了,他是齊秀才自認為的弟子,可潘瑋算什麼,李化的弟子?一個會買豆乾的鎮長?齊秀才不大願意。此外還有個趙不凡,那是能參加文會的?
潘瑋當然是可以的,李化的弟子不去的話,還能有誰能去。文會是半個月後的事,現在還有時間。
李化讓齊秀才在書院選三個學子在加上潘瑋還有蘇鶴鳴都叫到縣衙他要親自教授。
趙不凡覺得自己耳朵一定是有問題,他在商會好好的就被李化叫到縣衙。到了縣衙還遇到了齊秀才,他可是很怕齊秀才的。
誰知道李化親自給他說,讓他帶著山南書院的學子去渠縣參加文會。他覺得一定是自己的耳朵有問題了,因為李化是肯定不會有問題的。
直到李化給他說了三遍,趙不凡才真的意識到這是真的,他看向齊秀才。一定是齊秀才的注意,這個酸秀才就沒有好心思,他一定是讓自己去丟人的。
“齊縣丞啊,我趙不凡可是對山南縣忠心耿耿啊,你不鞥讓我去渠縣啊,我這個書院的執事可只是個掛名的,這你是知道的,我怎麼能帶著學子們去參加什麼文會呢。”趙不凡拉著齊秀才的衣袖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