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裡的事務基本都交給齊秀才接手了,那齊秀才對於管理縣裡的政務很是上心,都快到了瘋狂的地步,一天沒有個事務處理就抓耳撓腮。整個縣衙讓齊秀才整理的那是頗有條理,就是把差役們累的大叫辛苦,那裡有這樣使喚人的。

李化悠閒的發慌,開始研究天書。文科生嘛,學點化學啊物理啊什麼的充實下自己。這大秦帝國已經有了紙張,不過水平不是很高,民間用的紙張大多粗糙泛黃。好的紙基本上都用於上供朝堂使用。對於李化來說,新的掙錢的路子這就有了—把山南縣打造成為紙張工廠。

大秦帝國有鐵,所以製作紙張需要的大鐵鍋很容易找到,縣衙裡面就有,至於材料嘛,山南縣山多,樹木、竹子多而且適合造紙,正是造紙材料的來源。李化找了小胖子飛飛留在縣衙的護衛在後院忙活了幾天,終於造出了比市面上好許多的白紙。

齊秀才看到這些新出爐的白紙異常激動,連聲說李化真是大秦文教盛事,有了這樣的紙張,文書的書寫、保管都便利了許多。李化又偷偷的告訴他這些紙張的製作本錢很低,尤其是在山南縣。齊秀才就更激動了。齊秀才的激動甚至感染了五伯,一個武夫,居然捋著鬍子不斷說,好、好、好。

李化沒有聽齊秀才的建議,立刻在縣城內大量招募人員,大規模建立製作坊,而是叫上了唐唐和兩個護衛帶著做出來的紙張和他一起去楚郡。臨行前向吏部報了文書,舉薦齊秀才為縣丞。現在的山南縣還是匪寇猖獗之地,沒有什麼人願意到這裡任職,這舉薦應該能夠批覆,為了周全點,他又給大同商行老闆修書一封,讓通融一二,禮親王的勢力,做這點事應該問題不大。

楚郡的郡城叫做漢州,離著山南縣大約三天的路程。李化與唐唐先到了與山南接壤的項城,這是到漢州必經之地。城門衛盤查甚緊,尤其是對於南陽府過來的商戶,收取不菲的入城課稅。李化看此,不禁搖了搖頭。和唐唐他們接受了盤查後穿城往漢州而去。

漢州的建制很大,城牆要比山南縣高大很多,城牆上能四匹馬並排而行。城內的繁華還要好於豫郡郡城。幾人找了家乾淨的客棧安頓好。李化讓唐唐跟著去郡守府。

楚郡郡守尉遲泰曾在道宗外門修習,與李化的父親同為師兄弟。見到李化的名帖上寫道山南縣令李化,心裡有點遲疑,他與李化的父親雖有同門情誼,但十多年都沒有往來了。這次李化突然拜府,有在名帖上寫的是山南縣令。很是讓他疑惑。

李化隨軍士進入內堂,看到堂上一身著紫衣、頭戴官帽的尉遲泰,立刻上前見禮,口中言道:”山南縣令李化拜見郡公。”

“哦,你是李化,你可知我與你父曾在道宗修習,說起來我們還是師兄弟。”

“父親大人病逝之時,小可尚年幼不知,原來郡公是長輩,化兒拜見叔父。”李化又是一揖。

尉遲泰看到李化這樣,不由得臉紅,揮手道:“賢侄無需多禮”。

見尉遲泰口稱賢侄,李化的心放下一半,對尉遲泰說:“小侄前日奉命任山南縣令,特來拜見叔父。”

“你在山南做縣令,不是該拜會豫郡的龐鴻文嘛。” 尉遲泰有點不悅的說,他覺得李化應該用私交的身份來拜見,而不是縣令的名義。

“小侄不知叔父曾與家父同門,叔父莫怪,不過小子此次前來,是由要事與叔父相商。”李化繼續說,“叔父課程知道京城的慕名軒?”

“那慕名軒製作的冰塊的技藝倒是不凡,如今我這楚郡都傳開了。”

“那製作冰塊的技藝是小侄給慕名軒的。”

哦,那技藝是你的?” 尉遲泰有了點興趣,他是知道的,自打冰塊製作傳了出來,包括楚郡的大街上都有不少茶攤在夏季賣冰茶。

“小侄還有件禮物想送給叔父。”李化說著,從袖子裡拿出裝有紙張的盒子。

尉遲泰開啟,拿起紙張一看,讚歎道“這紙張不錯,比貢紙還要好些,柔軟,白細。”

“叔父,這紙張是侄兒製作的,出賣的價格要比普通的紙價高不了多少,更是比貢紙要低。”

尉遲泰認真的看了李化一眼,“賢侄說的是真的?”

“叔父面前,豈敢謊言。”李化信誓旦旦的說。

“說,你來楚郡到底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