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剿匪歷練(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化和唐唐相繼突破煉體後,五伯打點了家宅。三人僱了車轎進京。南郡的大秦的邊郡,距京城數百里,經濟州、豫州可達,車轎順著官路一路北上。盛世鄉村處處可見炊煙,小百姓總是還得到一碗安定的飯食,而亂世則會可見流民四起,天大地大,吃飯最大,沒有飯吃的失地百姓,又能做什麼呢。大秦立國三百年了,縱然看起來還龐大,但內裡已有了亂像。一路上各地都有數量不等的流民,伴隨著流民的是抓捕盜賊的差役甚或群兵。
行至濟州永寧縣,流民漸漸多了起來,到了縣城外就見得數千流民老幼相扶往城門裡去。
唐唐在車轎裡很是不忍的指著外面的流民對李化說:“大哥,我們幫幫他們吧,這些人太可憐了。”李化卻皺著眉頭什麼都沒有說,上千人啊,怎麼幫,他們三人能給些錢物接濟一些人,那又能怎樣呢,救得了一人,你能救得了上千人嗎。
車轎經過縣城門,差役略作盤查就放行過去。三人在縣城中尋個客棧住下後把店中掌櫃叫進客房。李化讓唐唐給了這掌櫃一串銅錢,沒有等掌櫃客氣,就問道:“掌櫃的,我等三人從南郡而來,去往京城途徑這裡卻見得城外這多的流民,這路上是否還太平些?”
掌櫃的見著三人氣度不是往客商的樣子,心裡猜測著三人身份。就試探著著達道:“公子不知,今年縣裡先旱後澇,因而流民就多些。”
“掌櫃的不用疑慮,我等只是路過此處,並非官差。”五伯接了話過來,幾十年的軍旅與江湖經歷,掌櫃的這點小心思,五伯還是看的出的。
“這位大爺,看著幾位氣度不凡,小的勸幾位還是在縣城中多住幾日,或持了名帖到縣衙老爺那裡拜訪下,總是有好處的。小的只好說這些,還望體恤,就不打擾客觀休憩了。”展櫃的低頭謙笑的說完,就躬身退出。
吃完飯,李化更換了長衫,留下唐唐,讓五伯趕著車轎一起到了縣衙。這縣衙大門看著還威嚴,門柱剝落的黑漆和衙門口兩名有氣無力的差役,顯示出那麼一點點官衙的暮氣,就如同現而今看似強大,內裡早已開始敗落的大秦帝國。
五伯下了車,持李化的名帖上前通報。一名差役看了看名帖,又疑惑的問李化合五伯的身份,這差役大概是不識文字。好在李化的身份在這縣衙低等的差役眼中還算得上貴公子,而五伯的氣度又中含著威壓,於是拿了名帖的差役不敢遲疑,即可小跑進了縣衙內。
不多會兒,通報的差役出來,對著五伯道:“縣尊有請,二位跟我來。”
縣衙正堂不大,三進的院子,兩側廂房中也沒有什麼吏員。幾人穿過前衙,到了後堂正房。這差役上前挑了門簾對立面躬身輕聲道“老爺,李公子到了。”就聽見房內一聲“請進來吧。”
這縣尊看起來五十上下,面色微白,肚子微胖,一身便服的坐在堂中。李化以後輩身份與縣尊見禮後,縣尊站起虛讓李化落座客位。賓主落座,李化側目看向縣尊,發現這位縣尊老爺同樣側臉看著他,眼中帶笑而不失身份,手捋鬚髯含而不語看起來很是親切,又透著那麼點看人下菜的意思。
老油條了,這是等著李化先開口呢,李化心說。
“老大人,小可與家人北上進京路過永寧,聽聞大人仁德,特前來拜望。”
“哦,李公子是要進京啊。那公子到我這裡來是?”這縣令明顯放鬆了口氣的說道。
“老大人,到府叨擾,是為路上聽聞永寧縣年內多災,小可家代受皇恩,自然不能坐視,欲向縣衙捐納紋銀二百兩,以表心意。”李化說完後,示意五伯將二百兩銀票送上,又不等縣令搭話,繼續說道“小可今晚留宿城內,明日啟程,就是不知這路上,,,”
“李公子原來為此而來啊,這銀子本縣就讓書辦拿去接濟流民。至於這路上,李公子可在城內找些身體強壯之人護送一些路程。前日有股匪寇從臨縣劫掠到此,差役來報,匪寇中有兩名匪首甚是了得,應是武士修為,公子不可不防。本縣已令縣尉剿匪,奈何縣內兵士不足,還需防範縣城,還需公子體諒。”收了銀子的縣尊大人還是很有生意人的誠信的。
二百兩銀子,買了條資訊。這縣令的意思就是,我們這裡很安全,匪寇是別的縣過來的,連累的我們還要安排剿匪,剿匪難度很大,對方武力值很高,不是我們縣衙能對付得了的,目前縣城內安全沒有問題,至於你們出城後路上會不會有什麼閃失,責任自負,看在兩百兩銀子的份上,建議你僱些打手隨從。
官府的訊息就是貴。
回客棧的路上,李化對五伯說:“我想順路滅了這波匪寇,五伯您是宗師,如何?”
“為何自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