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神皇便派出使者前往大梁,表示兩國乃兄弟之國,雙方不動兵戈已有一百多年曆史,眼下樑國與燕國交戰,荊楚為了支援大梁,願意撤離邊境大軍,若有需求,還能應其請求,派軍入梁助陣,一起面對燕國的入侵。

收到使團的國書,姬長歌整個人是懵的。

“會不會有詐?”

他招來禮部尚書,鴻臚寺少卿,拿著荊楚的國書,滿頭霧水。

只是禮部和鴻臚寺都無法給姬長歌答案,實際上他們可比姬長歌震驚多了。以他們所掌握的情況,根本無法理解荊楚的一番操作。

“罷了……讓南邊的將士多加小心便是了,楚王那傢伙,神神叨叨的,也不知他是怎麼想的!”

姬長歌最終還是決定,有備無患,對荊楚的提防絕不可少,小心謹慎,才不會有錯。

因為有青山書院,還有一支宮廷禁衛在江南道,姬長歌對荊楚方面的動向並不擔心。

不管是楚皇還是熊瓊想出兵,南宮所描述的“戰列艦”艦隊,必然會給楚人一個驚喜。

只是這樣一來,戰列艦的威力就會提前暴露,到時對燕國再用此物,恐怕就很難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了。

更重要一點是,無論是戰列艦還是發明的炮火,只要被墨家超凡者見識過,必然很快就會有仿造品。燕國和楚國同樣供養著許多墨家超凡,給他們一點時間,他們必然能夠打造出屬於兩國的戰列艦。

“如此一來,打造戰列艦和更有殺傷力的武器,更加緊迫了。”

姬長歌示意的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離開之後,下令說道:“讓南宮給蘇文傳個口信,讓他帶若干墨家骨幹,前來都城設立戰列艦二廠,時間緊迫,光一個江南道出產的戰列艦,遠遠不夠,還得加大力度!”

“陛下……”

侍奉他的宦官洛長陽頓時大驚:“每月十艘戰列艦,內府的錢糧供應,週轉都已有些艱難,倘若開設新廠,恐怕……恐怕……”

“開啟封庫,從裡面拿……”

姬長歌冷冷一笑。

封庫是大梁朝立國以來,每一年無論財政是否盈餘,都會設法擠出部分金銀、礦產和靈性結晶等封存,作為國家緊急情況時動用的資源。

立國三百多年,大梁朝只開過兩次封庫,一次是江南大旱,連續五年顆粒無收。朝廷開封庫,從中調取金銀財貨,從荊楚、北燕購買糧食,賙濟百姓,這才渡過了危機。

後一次則是大梁朝與北燕爭奪邊境十二州,陳兵百萬,對峙八年,為了不加重百姓負擔,又開了一次封庫。最近一次開封庫,還是一百多年前了。

最近一百多年,大梁朝雖然說不上風調雨順,年年豐收,但封庫的財貨存量卻在穩步增長。

尤其最近幾年,姬長歌推行新政,許多違法不遵的門閥世家被抄家,封庫裡的財貨堆積如山。

如今朝廷面臨如此危機,姬長歌自然想到封庫的資源,是時候動一動了。

……

“陛下要我去大梁城?”

蘇文聽到南宮傳訊的時候,他便有些發矇。

南宮親自給他發來訊息,說陛下要他率一批建造戰列艦的工匠,前往大梁城,建造一座戰列艦工廠。

儘管南宮沒有細說緣由,但蘇文還是感覺到了緊迫感。

大梁城是最不適合建造戰列艦工廠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太多,各國間諜幾乎將整座大梁城滲透地像個篩子。根本沒有保密的可能。

姬長歌應該比他更清楚這個事實,可還是這麼做,只有一個原因,朝廷近期就要打一場艱難的戰爭,根本沒有時間讓戰列艦按照預定計劃成軍了。

按照仲溫的計劃,書院的船塢,可以在半年時間裡建造出三十艘戰列艦和相應的火炮。禁衛軍實際上已經開始利用原型戰艦展開訓練,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就能適應戰列艦的戰法,一年時間便可成軍。

可一年時間,姬長歌都等不及了。

甚至一支艦隊,對姬長歌來說,也遠遠不夠。

考慮到了前方的戰況,蘇文便覺得,姬長歌的想法的確沒錯。

大梁的軍隊,最近都是敗多勝少,頗有名將氣度的武陵侯,還中了燕軍埋伏,數千戰士與武陵侯戰死,整條防線大潰敗,好在內廠黑騎出奇制勝,獵殺了對方三名指揮作戰的將領,導致燕軍大亂,才勉強穩住了陣線,不然燕軍此時已攻破防線,長驅直入了。

“眼下,也沒有太多選擇了。”

蘇文嘆了一口氣,對桃夭說道:“你挑幾個得力墨者,我們去大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