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真的來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南宮一直認為,他的遭遇是燕國人所造成,對報仇雪恨念念不忘。
實際上樑朝對燕國的報復也在醞釀,只是會採取什麼樣的手段,還得等仲徵從燕國回來,再採取對應的措施。
這個層面的博弈太高,蘇文自然是沒有摻和進去的資格,只能等最後的結果了。
南宮一番敷衍的挽留之後,便回宮覆命,告訴皇帝,蘇文對他許諾的位置不感興趣。
但皇帝依舊不死心,殿試完畢,第二天洛長陽便帶著皇帝的旨意來到了青山會館,給蘇文加官進爵。
賜予蘇文金牌的正式文書,同時兼任內行省行走,內史館大學士。內行省行走是從四品官,而內史館大學士從三品,可以說蘇文一下子便躋身朝廷大員。
三省六部,對此是頗有意見的。內行省的官員升遷貶謫,外朝無權干涉,可內史館卻是三省長官都看重的位置,平日裡都想往裡面塞人,皇帝的話都不好使,甚至有官員試圖駁回皇帝的旨意,上書數十份,每一份都洋洋灑灑,動輒上萬字,看得姬長歌頭昏眼花,拍案罵娘,最後奏疏也不看了,直接讓人把這些奏章打包,塞給了瞿曇摩。
瞿曇摩可沒那麼好說話,直接按奏疏的落款找上門去,讓上書者當著他的面將奏疏吃到肚子裡去,誰若有一個不字,也不打人,更不罵人,而是吩咐學生當著上書官員的面,撰寫此人生平。—當然落筆都不是什麼好話,若真的成文編入史冊,不僅遺臭萬年,恐怕連祖宗泉下有知,都抬不起頭來。
至此所有人也清楚,蘇文入內史館一事,不是皇帝一時興起,心血來潮,而是太史的意志。
大梁朝的官員,尤其是御史一類的文官,懟天懟地懟空氣,逮到機會,連皇帝也會被罵得狗血淋頭。可從沒有人膽子大到去觸犯太史。畢竟太史一言可以讓他們名留青史,也可遺臭萬年。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被太史寫入史中,可絕大部分官員,一生若無大錯,勤勤懇懇,死後總能得到朝廷的追封,蓋棺論定,評定諡號。而每個官員的諡號由禮部議定,可最終能夠確定,卻必須經過太史的首肯,哪怕皇帝的諡號也是如此。若平時招惹太史不高興,死後評諡號的時候,故意往下壓,好諡變成惡諡,那就完犢子了。
蘇文自然不知其中曲折,只是覺得瞿曇摩跟姬長歌腦子都有問題,竟然想讓他一個序列一的史家超凡擔任史官,這如何扛得住啊?
殿試之中,青山書院的考生共有三人入二榜,最高為二榜第二,其餘諸人也在三榜名次靠前,算是近十年來最好的成績,蘇文也是與有榮焉。
考中進士的考生,自然留在了大梁城中,等候吏部遴選,落榜考生則在許家的車隊護送下返回書院,繼續深造,等待下一次的掄才大典。
蘇文處理好瑣事,準備返回江南道的時候才發現,青慄竟然提前了數日離開會館,留下書信說去雲遊散心,讓他不必掛念,一兩個月後便會返回書院。
“散心……師兄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嗎?”
蘇文大是不解。找了許半塘打聽訊息,才知道前些日子,宮裡一直有人前來邀請青慄入宮,青慄對此並沒有理睬。
但就在前幾日,長公主的鑾駕竟然駕臨了會館,強請青慄。
礙於禮節,青慄只得隨車駕離開。
回來的時候,鼻青臉腫。
許半塘自然不敢過問青慄發生了什麼事,青慄不提,他也就不問。
隨後青慄便留下了一封語焉不詳的書信,雲遊四方去了。
“長公主?”
蘇文有些啞然。
從青慄口中,蘇文也知道一些關於長公主的訊息。
長公主竟是董先生的第三位學生。
董知章年輕時候,曾在皇宮給皇子們當啟蒙先生,長公主少而慧,深得董知章的喜歡,悉心栽培。
董知章離開大梁城,去青山書院的時候,長公主便請求皇帝允許她江南道求學。
也不知姬長歌怎麼想的,竟然答應了長公主的請求,於是長公主到了青山書院,甚至還跟錢浩然學了幾年的《孟子》。
青慄也就是這樣認識了長公主,按照輩分,他還得叫長公主為師姐,師姐性格跳脫,飛揚跋扈,青慄沒少捱揍。好在那時有仲溫,每次長公主欺負他的時候,仲溫都會幫忙打回去,絲毫不怵長公主的身份。
而長公主十六歲時返回了大梁城,已經過去了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