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歷史的審判(第3/3頁)
章節報錯
看起來只有遵紀守法,道德楷模才能透過這一關,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從法家途徑最初形成來看,途徑是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程式,遴選出法家強者,以律法為基石,捍衛生民。
但是……
對於許多掌握了律法的人而言,法規法條,是壓制別人的最好工具。
只要掌握足夠的技巧,心性足夠堅韌,哪怕是道德真空,也一樣可以透過捫心自問,踏上法家超凡的道路。
於淳峰一度是法家序列五的大佬,道心之堅韌,絕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
哪怕此時被迫接受了“歷史審判”,短短時間裡,他也想到了破解之法。
他堅決不認罪,並且從所掌握的歷史典故,律法條例中為自己辯解,認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天下百姓考慮,不計自身榮辱。就算他的作為最終導致了動盪不幸,那也只是能力不逮,跟本意無關,對他不應有任何懲罰。
“呼……”
深深撥出一口氣息,於淳峰穩定了心神,準備與蘇文進行周旋。
“於淳峰……”
一個莊嚴聲音在於淳峰心底響起:“汝是否使用禁忌物樊籠,引起反噬,以至於害死至親之人?”
“……”
這個聲音在於淳峰心底響起之後,短暫的時間裡,於淳峰腦海一片空白。
他本以為,“歷史的審判”會審判他過去在山南道的種種惡行,可沒想到的是,他腦海裡預演過了無數次的場景並沒有出現。
但這個問題更加可怕。
使用禁忌物樊籠所導致血脈反噬,害死了他兩個兒子,就連最後一個女兒也因此受盡折磨,在死亡邊緣徘徊。
於淳峰對此是心存內疚的。不然也不會費盡心思,也要挽救女兒的性命。
這也成了他內心唯一的縫隙。
而“歷史的審判”偏偏從這裡下手。
虎毒不食兒,於淳峰卻不止一次動用樊籠,此等心性,可比猛虎酷烈太多了。
“我……”
於淳峰遲疑了片刻,想為自己辯解。
然而他的態度,卻被“歷史的審判”判定了確認了此事。
“汝是否為謀文,擄掠儒生?”
又一個問題在他腦海響起。
當這個問題出現之後,於淳峰當即意識到事情不妥。
他終於發現,蘇文不僅僅發動了“歷史的審判”,而且同樣是蘇文在對他進行發問。
蘇文發問是有技巧的,他不是在詢問於淳峰問題,而是將於淳峰所做的事都闡述出來,只讓於淳峰迴答是還是不是,根本沒有給他辯解的機會。
在“歷史的審判”之下,於淳峰很清楚,說謊只會把事情引向更危險方向。
他只能硬著頭皮,承認了自己的確有做過這樣的事,但是……
理由他準備得很充分,可蘇文並沒有給他機會闡述,下一個問題已經來到了面前。
蘇文從於淳峰使用禁忌物樊籠牽連血親開始,慢慢地引導到了他的個人道德低下,行為犯法上去,一開始還是小事,可最終還是引導到了於淳峰破壞新政,激發一方百姓矛盾,最終導致農民起義,民不聊生上去。
“……此事,是否屬實?”
第三十個問題問出的時候,於淳峰面如白紙,汗下如雨。
其實從第十個問題開始,那虛無卻莊嚴的聲音就沒有再等他的答案,而是直接進入了下個提問環節。